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如詩如畫的蘇州園林

如詩如畫的蘇州園林

日期:2016/12/14 19:13:00      編輯:古建園林

  新中國成立之初,蘇州市政府投資修復了幾座最著名的園林,以後又相繼修葺了二十余座園林。被冠以“中國四大名園”的拙政園、留園就是在五十年代修復的,它們代表了中國江南園林的最高水平;而在北方的頤和園、避暑山莊則是皇家園林的典范,國務院1961年首次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大名園同列其中,它們共同組成了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化藝術體系,這是它們的價值所在,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極大關注和研究。20世紀九十年代前後,承德避暑山莊、蘇州古典園林、頤和園等一批古典園林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更高的平台上推動了園林文化的研究。
  
  從園林文化研究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一條發展的脈絡。中國園林的形成發展已歷經了數千年的歲月,但相對造園活動,有關園林文化的研究卻起步很晚。古人既有實踐又有理論,明代的文徵明及其後代對園林藝術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以至今天世界上形成了對文氏家族造園現象的研究學派;同時代的計成、文震亨對造園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積累,其著作直至今天依然是造園和園藝的權威;嚴格地說,除了那些散見於文人筆記和小品文章的記載,真正冠以“園”名的著作學說,只能從明代計成的《園冶》、文震亨《長物志》算起。但百年停滯,一直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批留洋回國的學者如童AA、劉敦桢等人專題研究園林文化,這門學科才逐步為人們所認識。兩位大師的專著《江南園林志》(童AA著)、《蘇州古典園林》(劉敦桢著)成為園林學科的經典之作,影響深遠。之後的幾十年,園林文化研究方興未艾,一批學者游學於東方園林中,多以蘇州園林為范本,產生了諸如《清代園林圖錄》、《中國古代園林史》、《中國古典園林分析》、《說園》、《中國園林美學》、《蘇州園林匾額楹聯鑒賞》、《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等多種園林著作,這些專著使園林文化登入了中國古代藝術殿堂。可以說,當代的研究成果更加豐碩,童AA、劉敦桢、陳植、汪菊淵、陳從周這批學貫中西的現代著名學者,為園林文化研究貢獻了大量的寶貴財富,沒有他們扎實的基礎研究,今人可能還在混沌中摸索,而且可能因古園的消亡而使研究成為“無本之木”。今天園林文化研究的收獲,是前人辛勤耕耘的結果,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所創造的輝煌。
  
  幾十年前的注視點,把古典園林作為一般的文物來保護、修復、管理,許多人對園林的認識還處於表面的理解上,多從美的角度,或從旅游的需要出發,僅是一個供人類休息的場所。“文革”時,園林又成了大破“四舊”的對象。改革開放,撥亂反正,園林的多重價值逐漸為人們所認識。特別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後,園林文化研究走出了學齋,為大眾所青睐,他們紛紛為領略文化遺產而來,為吸取傳統精神養分而至。管理者、研究者則把視線穿透進園林文化的內核中,不斷發現、挖掘深層次的內涵。
  
  近十年來,在進一步加強古典園林保護管理工作的同時,大力開展了園林文化的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宣傳工作,成績十分顯著,收獲之豐厚,不一而足。先後召開過十多次園林學術研討會,園林學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編輯出版了《蘇州園林》雜志、《蘇州日報·園林版》、《中國廳堂·江南篇》、《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古典園林》等專著和大型畫冊;拍攝了大型電視藝術片《蘇園六記》,電視文化片《蘇州古典園林》等一批作品,有多部作品獲得國家級大獎,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通過廣搜博覽,先後收集到了元·倪雲林《獅子林圖》,明·沈周《東莊圖冊》,文徵明《拙政園圖冊》、《金阊名園圖》,文震孟書法,錢穀《求志園圖》,清·上睿《繡谷送春圖》,王學浩《寒碧莊十二峰圖》,王翚《滄浪亭圖》,柳遇《蘭雪堂圖》,清同治光緒年間江蘇按察使書《滄浪亭記》拓片等;在園林陳設上作了拓展,如滄浪亭重現了林則徐留下的珍貴遺跡,拙政園的文徵明《三十一景圖》,一直為海內外所稱譽,特邀蘇州著名篆刻家精心策劃和刻制了這套名畫,鑲嵌在園內;留園建立了蘇州園林檔案館;石湖風景區建成范成大紀念館;天平山建成了范仲淹紀念館等等,蘇州園林博物館的建設最為突出,園林博物館通過挖掘古典園林濃厚的文化底蘊、歷史淵源、造園特色,向人們展示園林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有著濃郁蘇州文化韻味的全國第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經過近3年的建設,已於2007年12月對外開放。
  
  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園林的典型代表,除了蘇州園林巧於布局、利用地形、改造環境的傑出造園藝術之外,其靈魂是在這些藝術手法中充分反映著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因此,園林文化是一種社會形態高度文明的標志。它的價值不僅是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更在於園林文化與現代生活密切相關,在文化傳承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講,園林是一門環境藝術,人類的理想家園。作為人類的居住地的典范,它的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是取之不盡的寶庫。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的不斷提高,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眼光投向園林,去追尋理想的家園,園林文化正在更寬廣的范圍內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園林城市、園林小區、園林工廠、園林村落、甚或餐飲茶肆、家居庭院……立峰疊石,栽樹引泉,巧奪天工,美化環境,陶冶性情,正成為人們追求生活品位的一種文化時尚,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關注、熱愛園林的人群在不斷擴大。這一切都顯示著園林文化研究正凸現出當代價值。居住的藝術化,家居陳設布置的美學觀,城市景觀與人居環境的生態系統、現代旅游的審美價值……社會文明的發展趨勢,幾乎都與園林文化有直接關系。園林文化既是生活方式,又是精神載體,兩者互相滲透,表現出社會文明的高低程度。因此,如何適應“人居、環境、理想”現代生活的需求,是園林文化研究的新課題。
  
  由於眾多學者的努力和辛勤耕耘,他們巡游在園林文化的厚土上,從美學、文化氣質、歷史成因以及與旁系文化的關系等方面來解釋園林,探索規律,取得了多種學科方面的成果,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我們還應該繼續努力。蘇州古典園林所包含的深層次的主題———人與自然和諧,伴隨著人類社會一起走進了新世紀。如何把園林文化的研究成果完美地嫁接於現實,為當代人對古代文化的追尋、解釋、趨附的願望,起到導向、注釋作用,進而從更高的視角觀照這一文化現象,讀解、讀通、讀懂園林文化,吸收其合理內核,融會貫通於今日生活,提高現代人的生活質量和情趣,顯得格外有意義。
  
  蘇州園林文化是蘇州人在江南這塊土壤上創造的,是蘇州人在和自然交流中得到的跨越時空的精神享受,它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時尚。今天,我們需要對園林文化有新的感悟和多方位的了解、理解及深層次的認識,結合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結合亞太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的建設,結合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監測的開展,結合蘇州園林志的新一輪編撰,以及結合當代人的生活觀念、美學觀念、旅游觀念,開拓一片園林文化研究的新天地,用更加豐碩的成果在滋潤的園林文化沃土中播下更多的種子,精心耕耘,造福當代,蔭福子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