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鳳凰古村
日期:2016/12/14 17:41:27   編輯:古建園林美麗的古老村落——鳳凰古村
在深圳西部福永街道鳳凰社區,有一座具7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落——鳳凰古村。在歲月的長河裡,古村歷經歲月風霜洗禮,默默見證著深圳滄海桑田的巨變。當深圳這個昔日的小漁村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大都市後,鳳凰古村卻依然像一個大家閨秀,不被外界的繁華和喧囂所誘惑,默默地堅守著。
今年1月4日,作為中國文化藝術最高殿堂的中國藝術研究院,與寶安區政府簽約,中國藝術研究院鳳凰創作研究基地將落戶鳳凰古村,有了這個國家級文化藝術平台的加入,鳳凰古村正面臨著“鳳凰涅槃”。
歷史:文天祥後人聚集地
年輕的深圳,東有大鵬所城,西有鳳凰古村,而鳳凰古村更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族人後裔、文氏宗族的祖居和民居,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
站在鳳凰文昌塔頂向西眺望,浩瀚的伶仃洋就在眼前。當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路過這裡時,看到壯美的江山,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寫下了《過零丁洋》,其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絕唱,光照千秋。宋末元初大德年間,文天祥的胞弟文璧的兒子文應麟,攜家眷及部分族人遷至鳳凰村,購田置業定居,開村立業,繁衍後代。其間,文應麟及其族人首建“鳳巖古廟”,築“望煙樓”,還大興土木,統一座向、統一規劃建起中國南方廣夏宋代風格的豪宅。經過多年艱辛經營,在現舊村中建起了新村落,形成今日鳳凰古村的雛形。
而今,鳳凰社區90%以上為文姓,古村現有古建築約360座,占地面積5.2萬平方米。其中,明代建築4座,清代建築60座,民國時期建築96座,是廣東省內古建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典型的廣府民居建築群之一,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突出。
現狀:百年古村“大動手術”
鳳凰山,作為深圳西部最大的森林公園,每年有400多萬游客前來登山游玩,山下的鳳凰古村因為保留下了文昌塔、私塾院落等,成為深圳保留最完整的明清古村落建築群。如今這一沉睡多年的建築群,正在被喚醒。近日,記者走進這座古村,一排排建設有序的低矮瓦房,青磚黛瓦,阡陌巷道展現在眼前。站在小巷深處,可以遙想當年,文氏族人們如何勤懇耕作、安享度日?為了在文博會上驚艷亮相,這裡已成為一個大工地。因為保護修繕,上百所瓦房早已消去主人的生活痕跡,能工巧匠們正在為使古村煥發新的風采,在抓緊時間搶修維護。這次外科手術,將對鳳凰古村進行保護性開發,主要工程為5棟文物中的4棟加以重點修繕、非遺展示片區150棟歷史建築修繕、古村前的廣場建設、6條主巷道建設及沿線節點景觀打造、周邊建築風貌協調共6個項目。另外,還在緊鑼密鼓開展古村市政、廣場、景觀的整修,確保今年4月底前投入使用。
開發:注入“藝術”細胞
打造非遺基地
鳳凰古村等待了數百年之後,終於迎來涅槃蝶變的大好時機,隨著中國藝術研究院深圳鳳凰創作研究基地落戶這裡,將在這裡打造中國非遺保護研究(傳承)基地,5月份文博會期間,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合作組織舉辦非遺展覽交流。該項目規劃在鳳凰古村核心區,首期將按照非遺展示和保護要求修繕150棟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築(其中文物建築5棟),每間面積約100平方米,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
5月15日文博會期間,鳳凰古村的非遺保護研究(傳承)基地和鳳凰書院、鳳凰藝展中心三大項目以鳳凰古村為核心,延伸至鳳凰山森林公園,將作為寶安新添的文化名片,展現在國內外嘉賓面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指引下,將不斷提升古村藝術文化氛圍,吸引更多國內外藝術愛好者,讓古村散發出嶄新的時代氣息,使古村成為中國南端對外藝術交流的窗口、全國乃至世界藝術交流的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