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之古城遺產
日期:2016/12/14 17:42:44   編輯:古建園林 名城天津
天津簡稱津,別稱津沽、津門,沾上等,中央直轄市。天津市位於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近代工業的發源地、我國北方的海運與工業中心。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東臨渤海,海岸線長153公裡;北依燕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腹地遼闊,海河的五條支流在此匯合,又是京沈、津滬兩大鐵路干線交會點,是華北最大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經濟中心,在對內對外的合作交流中有著重要的樞紐作用。天津的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海鹽產量全國第一,大港油田、渤海油田儲量均很豐富。天津市現轄l5區3縣。
明清兩代,天津作為京畿門戶.河海要沖,是漕糧、鹽運、綢緞等南北貨物的水陸轉運樞紐,從而帶動了市區的商業,文化的發展,1860年天津被帝國主義列強辟為通商口岸後,在西方資本的刺激下,天津的商品經濟和近代工業開始大規模發展,城市也隨之擴大。改革開放後,天津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金融中心的地位。
天津獨特的城市發展歷程,造成了漕運河路文化和外來海路文化的碰撞、融合,也使天津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城市建築,既有雕粱畫棟,典雅樸實的占建築,又有眾多新穎別致的西洋建築。人們通常把這些西洋建築稱之為“小洋樓”。這些建築不僅飽含著中國近代史的底蘊,並且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它們不但見證了歷史,也向人們敘述著歷史。
天津旅游資源豐富,津門十景,“京東第一山”之稱的薊縣盤山、黃崖山長城、新開發建設的海河旅游觀光帶、濱海觀光度假旅游區等等不勝枚舉。
在新的歷史時期,天津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勇於開拓、奮發圖強,努力把天津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
古城遺產
天後宮
堪稱天津文化的原點,位於大運河與海河交匯的三岔河口西岸,俗稱“娘娘宮”,與福建莆田湄州媽祖廟、台灣北港朝天宮並稱中國三大媽祖廟。始建於元泰定三年(1326年),初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舉行酬神演出及聚會娛樂的場所,1985年增設比俗博物館。
文廟
位於老城東門裡,是市區保存完善、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大殿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以後明清等各代重修、擴建。清雍正年間,天津府.縣同沒治所於城內,因而廟東側為府廟,西側為縣廟。
廣東會館
位於南門內大街,由旅津廣東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集資興建,是天津規模最大,具有嶺南處築風格的清代會館建築。革命先驅孫中山、黃興曾在此演講;鄧穎超和覺悟社在此演出過革命戲劇;1925年天津市總工公在此成立;1986年辟為天津戲劇博物館。
清真大寺
位於西北角小伙巷,初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可容納干人聚禮。殿內金碧輝煌,梁柱楹聯,拱門匾額,皆刻《古蘭經》文;大寺內外懸阿拉伯文,漢文匾額和楹聯6l幅。寺內還保存了兩冊僅火柴盒三分之一大小的《古蘭綸》,彌足珍貴。
慶王府
位於重慶道55號,原為太監張祥齋(即小德張)寓所。1925年清室親王奕劻之子戴振購得此處度過晚年,故稱慶王府。系折衷主義風格,三層有地下室,磚木結構。院內有花園,假山、亭子等。
推薦閱讀:
廣西冷門古鎮
貴州:璞玉渾金古州城
四川高妙古鎮
貴州龔灘 升高百米的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