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媲美周莊烏鎮的陝南十大古鎮

媲美周莊烏鎮的陝南十大古鎮

日期:2016/12/14 17:51:48      編輯:古建園林

俯瞰青木川古鎮

青木川古鎮魏氏古宅

    茶馬重鎮寧強青木川:一腳踏三省的勝景 
    “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李白的筆下如此描繪了古金牛的山水。古金牛,今寧強也。寧強據“劍門蜀道”東端,為古今秦蜀咽喉,是漢水源地、嘉陵上水。峰巒崔巍,林木蔥籠,備秦巴之景色,匯南北之風情。境內奇峰秀水、雄關矗立。七盤關、西峽關、牢固關、五丁關、鹽茶關、鐵鎖關、陽平關、青木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陽平關,諸葛亮經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青木川位於寧強的西端,毗鄰川甘、鎖鑰三省,重巒疊嶂、山高路險、清溪碧灣、飛流濺珠。 
    青木川隸屬陝西省漢中地區寧強縣,位於陝西西南角,陝、甘、川三省交界處,因川道中有一棵古青木樹而得名,因魏輔堂和古建築而名聲大振。...青木川發轫於明中葉,成型於清中後期,鼎盛於民國,是羌漢雜居地區。先後稱草場壩、回龍寺、回龍場、永寧裡、鳳凰鄉、青木川。 
    青木川遠離縣城,地處僻遠。雖為要塞,卻一直處於閉鎖狀態。有幾條逶迤石徑連通鄰省鄰縣,供山民來往交通。青木古鎮,聞名遐迩。逢三趁墟,山民結伴,來來往往,背扛肩擔,荷貨互市,互通有無。當年杜甫過境時曾吟到:“仰凌棧道細,俯映江木疏。地僻無網罟,水清反多魚。好鳥不妄飛,野人半巢局。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雖白駒過隙、日月如梭,世界的面貌日新月異,青木川中先秦遺風尚存,青山風貌依舊。 
    青木川山清水秀,自然生態秀美,民風古樸。一條“回龍場”古街從南向北把小鎮拉得悠長,兩邊的明清民居錯落有致地連綴在一起: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古街中段,一座蓋頂華麗的“飛鳳橋”橫跨金溪河兩岸。整條古街呈現出“平盤端凳,雕窗扇門,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現在還留存的幾處中西結合的老式豪宅,裡面有回廊、天井,寬大舒展,土改時分給當地居民居住,現在仍然住著多戶人家。 
    民國時期的魏輔堂是這一帶的傳奇人物,那時的青木川繁華非常,有洋行、商戶、茶肆、酒店等,因地理位置位於陝、甘、川三省交界處,三省商人匯聚於此進行商業交易。農民安於種植,商人忙於交易,秩序井然,仿佛亂世中一處世外桃源,渾然不知戰爭的存在。很多逃避戰亂的人逃到青木川就安頓下來,以此為家,目前這裡老一輩的有四川人、湖北人、湖南人等,從他們改不掉殘存的鄉音裡還是覓到一點蹤影。

 

                                                       晨曦中的村莊

                                                     老縣城的城門
    陝西最美麗的鄉村:周至老縣城 
    老縣城建於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位於秦嶺南坡胥水河中游的山谷之中,群山環抱,海拔1700米,已辟為保護區。縣城內地方也不大,但是城區裡很干淨,這裡的空氣也很清新,道路兩邊的民房基本上都是土胚房,還保持著一些過去的風貌,原文廟及城隍廟仍有碑刻殘垣尚存,莊嚴的縣衙只有遺跡可供憑吊了。大監佛廟、城隍廟和文廟等建築基址以及清朝時遺留下來的賭場客棧等等,更有清代的石碑、石刻二百多件。當地盛產漢白玉,在離縣衙遺址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座白雲塔,塔分四層,六面都雕有不同佛像,其整體都是由上等漢白玉砌雕而成,據說是當地一位得道高僧的塔墓。另有文廟遺跡前神道上的三龍戲珠浮雕石刻在全國更是獨一無二,它集虎、獅子和麒麟於一體,三者皆為朝天怒吼的造型,其細膩流暢的刀法和傳神的神態令人叫絕。 
    陝西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位於秦嶺南麓,北接太白自然保護區,南鄰佛坪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2611公頃,那裡棲息著30余只國寶大熊貓,同時還擁有羚牛、金絲猴、豹子等珍稀野生動物以及冷杉、竹葉草等珍稀野生植物。這裡不但風水好,風景美,而且老縣城的民風也非常淳樸,村中家家戶戶之間都非常熟悉,頗有“日不閉戶,路不拾遺”之古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