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嶺古道
日期:2016/12/14 17:46:30   編輯:古建園林馬鞍嶺古道。葉金濤 攝
馬鞍嶺古道,又名石城嶺,是雁蕩山腹地靈巖、大龍湫兩大景區的分水嶺,位於雁蕩山石城嶂向南延伸的山脊兩側。明代樂清文人朱谏在《雁山志》裡寫道:“馬鞍嶺,一名石城嶺。在能仁寺東北五裡許,逾嶺至靈巖寺。嶺背石,狀如馬鞍,故名。”舊時,馬鞍嶺以東稱雁蕩山東內谷,以西則稱西內谷。從東往西行,嶺的起點是雁蕩鎮上靈巖村,終點為能仁村三官堂自然村,嶺長1700米,海拔高度335米,相對高程160米,路寬2米,為塊石路面,拼砌精細,石級規整。
馬鞍嶺最早見諸文字是在南宋衢州進士、樂清縣令(時為1178年)袁采的《雁山圖序》裡,說明830多年前,雁蕩山已有馬鞍嶺的地名。但路況如何,是盤山泥路還是石塊砌成,就讓今人無法知曉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本來從雁蕩山外圍白箬嶺和筋竹嶺經過的溫台驿道,在南宋時,改從雁蕩山腹地通過,而馬鞍嶺恰是必經之地。這樣,馬鞍嶺也就成為溫台驿道的一部分,道路的擴建或修建勢在必行,所以,後世學者都認為,馬鞍嶺古道是在南宋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