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山東朱家峪低調淳樸的古山村

山東朱家峪低調淳樸的古山村

日期:2016/12/14 17:53:58      編輯:古建園林

朱家峪

朱家峪

    《闖關東》中朱開山說:“我是山東章丘朱家峪的”,電視中有關朱家峪的場景可能已無多少人記得,關於朱家峪,你又知道多少呢?

    朱家峪,“齊魯第一村”,是山東省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朱家峪位於山東明水城東南五公裡處,胡山東北腳下,距濟南約45公裡,從309國道(濟王路)南行2公裡便到該村。

    朱家峪,是中國北方地區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朱家峪歷史久遠,據專家考證出土陶器,夏商時期有廬於此,距今3800年以上。

古老的街巷

古老的街巷

    朱家峪自明代以來,雖經六百余年滄桑,仍較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古橋、古道、古祠、古廟、古宅、古校、古泉、古哨等建築格局。朱家峪大小古建築近200處,大小石橋99座,井泉66處,自然景觀100余處。

古老的街巷

古老的街巷

    自古以來,由於重視文化教育,人才輩出。清末至民國年間,本村私塾,星羅棋布,達17余處,先後有文峰小學、女子學校和山陰小學各一處。20世紀初,朱家峪開始有了新式教育。1932年,開明人士朱連拔、朱連弟創辦了朱家峪女子學校,這是中國農村地區較早的女子學堂。

古老的街巷

古老的街巷

    從斯琴高娃主演的《紅嫂》,到近期拍攝完畢的電視劇《闖關東》、《靠山》、《永遠是春天》等。朱家峪影視基地已漸入佳境。電視劇《闖關東》中朱開山就來自朱家峪(虛構)。

古老的建築

古老的建築

    房前屋後那沉睡已久的石碾、石磨、石臼、石缸、古井和鑲在牆上的拴馬石,也都會成為那首古老鄉謠的美麗音符。

推薦閱讀:

杭州塘棲古鎮

閩西連城 幽雅的脈脈風情

平安是福:四合院的安居文化

西安藍田穆氏民居群

 

這應該是新修復的房屋

這應該是新修復的房屋

    朱家峪樸素而天成,絕無奢華與氣派,少了許多脂粉氣。由於是典型的北方山鄉,村民自古生活簡樸,男耕女織,民居、橋梁和古道也就地取材,靠山吃山,以石築造。

這應該是新修復的房屋

這應該是新修復的房屋

    即使一些家境富裕的名門望族、書香世家也不追求排場,院井根據地勢巧妙安排布局,在質樸中多了些書卷氣。可見村裡人始終遵循《朱子治家格言》中“勿營華屋,勿謀良田”和“耕讀傳家”的古訓。那些祠堂、樓閣、圩門等也都體量不大,巧妙地躲藏在綠樹、山石中,給人一派與世無爭的逍遙景象。

這應該是新修復的房屋

這應該是新修復的房屋

    與江北平原的村莊也有不同,朱家峪房捨布局不是傳統的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街巷也不橫平豎直,排列有序,而是順山就勢,高低錯落,疏密有致。那一條條山徑古道,蜿蜒起伏,幽深靜谧,撲朔迷離,常常會令初來乍到者找不著北,使這座村子多了幾分神秘。

初春的朱家峪,依然蕭條

初春的朱家峪,依然蕭條

    土黃色的道路,堅硬的石牆,樸實的老農,這一切與電視中所見到的畫面毫無差別。如果你是抱著一股要看美景的心情而至,必然,這樣的場景會與所想有些不同。但抱著一種探訪歷史,見證滄桑之情,那朱家峪的一草一木都會令人神傷。

    【景點推薦】女子學堂

    1932年,開明人士朱連拔、朱連弟創辦了朱家峪女子學校,這是中國農村地區較早的女子學堂,在此基礎上,幾年後,朱家峪開辦了山蔭小學,校門是仿照當時培養革命軍官的黃埔軍校校門所建。今天,從山腳下的新村穿過那古老的門洞,便會如時光倒流一般,將你帶回那舊日的年代,朱家峪的水井、房屋、道路和橋梁,是中國北方山區村落建築的典型,它濃縮了中國古代農民一段艱苦創業的歷史,凝聚了中國北方農村一縷濃郁的鄉情。

    民俗博物館

    民俗博物館中有中國科舉制度博物館、石刻歷史文化藝術博物館、民間木雕博物館、民間青花瓷博物館、文革物品博物館、影視片場展示廳、繪畫攝影展示廳等,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有關歷史的東西。

    立交古橋

    立交橋位於古村老槐樹西下側,共分東西兩座,相距約十米。東橋建於康熙九年(1670年),西橋建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今三百余年。東西兩座立交古橋,相距約十余米。上下行人,通車運輸,十分方便。橋身全用小型青石疊砌而成,歷盡風雨雪霜,未曾損壞,依然原貌。

拴馬石

拴馬石

    朱氏家祠

    位於舊村北首東側,創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領袖朱士傑、朱秉忠和朱秉剛。牆碑載“歷時既近周甲祠屋剝蝕……”復修於民國廿六年(1937)荷月。朱氏家祠共分裡外兩院,堂前院中原有名木四株,現只存高大百年桧柏一棵,依然生機勃發。舊時,每年正月初一早晨,朱氏後人聚祠堂內祭祖,“入堂思敬,肅然致衰”,“非敢謂光前裕後,實不忘報本追遠”以此激勵後人,不斷進取,再創輝煌。

    壇井七折

    又名壇井七孔橋,位於舊村東南首,文峰山東北腳下。從無碑碣記載,無從考證其修建年月。壇井口小、肚大,狀若壇。井水系文峰山下潛流湧出,甘甜適口,從未干涸。在壇井北東南三面,建有七座小橋,曲折相連,縱橫交織。在壇井北、東、南三面,建有七座小橋,縱橫交錯,曲折相連。壇井與七橋,相依為伴。昔日,綠柳下,石橋邊,洗衣村姑,四時不斷。

    古鎮,因斑駁的建築,悠閒的時光,總是讓人留戀。不管是麗江還是鳳凰,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人前去,只為一睹那裡的風采。國內知名的古鎮也有很多,但依然有許多地方不太為人所知。有些其實就在知名景點的旁邊,卻因種種原因被游人錯過。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國內的八個不知名古鎮的另種風情。

推薦閱讀:

杭州塘棲古鎮

閩西連城 幽雅的脈脈風情

平安是福:四合院的安居文化

西安藍田穆氏民居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