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潇賀古道上
日期:2016/12/14 17:47:33   編輯:古建園林 富川於春秋戰國時屬楚地,為楚越之交境,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時秦皇朝派猛將尉屠睢帥師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南征西瓯嶺南,其中一軍(中軍)從古九疑之塞即今萌渚嶺(亦稱臨賀嶺、姑婆山)揮戈南下,東接連州、北連道州、從永州、謝沐、馮乘、富川、臨賀、封陽、廣信直達海南(今佛山)、廣州。此軍在嶺南與西瓯族人相持三年多以後,借助嶺口古道(即潇賀古道)向南推進,很快擊敗了西瓯人的反抗,占領了整個西瓯,並將嶺南化分為三郡:桂林、象(今南寧)、南海(今佛山),富川(馮乘)屬南海郡,據說至今在南海、佛山還有記錄這一史實的譜志和碑刻。促進了後世歷代中原王朝對嶺南地區的統治。
同時,"潇賀古道"使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通過"新道"緊密相連,成為海陸絲綢之路的主體,為楚越交流拓展了通途,開了湘粵桂交通的歷史新紀元。[3]
抗日戰爭時期,富川軍民曾在麥嶺抗擊日寇,工農紅軍一部分也經"潇賀古道"走湘桂邊境北上抗日,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四十軍一一九師的指戰員,也是沿古道自湘南而至攻下麥嶺南下解放富川的。由此可見,麥嶺這古道軍事要塞的歷史及作用,確是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