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司遺產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日期:2016/12/14 17:41:22   編輯:古建園林
日前,中國土司遺產正式向世界遺產中心提交申遺文本,國家文物局確定:由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中國土司遺產作為中國2015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中國土司遺產分布於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區,現存的主要遺址類型包括土司城遺址、土司軍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築群、土司莊園、土司家族墓葬群等。土司遺產的系列遺存以歷史時空、社會背景、文化內涵、遺產屬性、物質遺存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與相互關聯,共同反映了中國土司制度歷史及土司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見證了多民族統一國家“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傳統理念。
相關鏈接
永順老司城遺址:國內規模最大土司王城
“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這是清朝貢生彭施铎在《竹枝詞》中對湖南永順老司城繁榮景象的深動描述。關於老司城,史書有雲:“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萬裡之邊城”。老司城800年的輝煌歷史與民族文化,成為人類歷史文明的瑰寶。
永順老司城遺址經國家考古專家認定,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遺址。
遺址位於湘西州永順縣靈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的治所,是土司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1995年至今,湖南省考古所先後3次對老司城遺址考古發掘證實,彭氏世襲溪州刺史(元朝改為土司)始於公元910年,止於公元1727年清“改土歸流”,世襲二十七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元、明、清9個封建王朝,歷時818年;初期轄二十州,范圍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地。
遺址總面積25平方公裡,核心城區面積25萬平方米,依山傍水分布宮殿區、衙署區、司法區、墓葬區、宗教區、教育區、居民區、作坊區八大功能區;布局合理,建築精巧,功能完善,祖師殿、玉皇閣、文昌閣、土王祠、子孫永享牌坊等古建築保存完好;土司墓葬群、古街道、古城牆、遺址排水系統、碧花山莊、德政碑、釣魚台、觀獵台、練兵場等歷史遺跡豐富。老司城既是靜止的文物,又是活著的文化。據統計,土家族十大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土家毛古斯舞、酉水船工號子,在老司城流傳廣泛,並且呈原生態活性傳承狀況,具有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