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豆腐之鄉”——石牌鎮
日期:2016/12/14 17:42:21   編輯:古建園林 8月12日,記者慕名來到素有“中國豆腐之鄉”的湖北省鐘祥市石牌鎮探訪。該鎮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2000多年,眾多明末清初的古街道古建築散落在鎮內各地,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和有效保護,千年古鎮遺跡正在逐漸消亡。
石牌鎮位於湖北省鐘祥市西南,東臨漢江,西與荊門市東寶區接壤,南與沙洋縣毗鄰;北與鐘祥市文集鎮、冷水鎮相連。漢江黃金水道貫穿南北;滬蓉高速公路設有石牌出口,距石牌鎮區5分鐘車程,距二廣高速公路荊門互通15分鐘車程。全鎮版圖面積319平方公裡,耕地11.5萬畝,轄51個行政村,2個街道社區,總人口84551人。全鎮共有112個基層黨組織,其中黨委1個,黨總支12個,黨支部99個;黨員2598人,其中農村黨員1700人(外出黨員304人)。2010年,全鎮區域生產總值1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59元。
石牌鎮內現僅存的關帝廟戲樓荒草叢生,是該鎮兩座省級文物之一,屋宇也已經幾十年沒有修復,戲樓留有清代30多家各地戲班來此演出的文字記載。
鐘祥市石牌鎮一處明末清初的建築,沒有人考證確切的建造年月
石牌是歷史文化名鎮。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2000多年,因濱臨漢江,水路交通發達,商賈雲集,有“小漢口”之稱。境內文物古跡眾多,現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保存完好的古街道12條,明清民居建築群落100多處。現存的主要建築有古戲樓、付氏民宅等;古文化遺址有龍子膀化石產地、萬子田遺址、彭家台遺址、上陳坪遺址、樂堤城址、瓦瓷窯址等6處;古墓葬有長崗嶺墓群、石崗墓群、肖家冢墓葬群、馮家雙冢墓等22處;古石刻有重修鳳台寺前後殿碑、重修崇果寺碑記、正氣凌霄匾等3處;革命遺址及墓葬有辛亥革命老人鄒榮煊墓、賀龍元帥祖籍地、石牌火神街56號、石牌老街等4處;古樹名木眾多,崇果寺內的一棵古銀杏樹高20米,直徑1.5米,是鐘祥市重點保護樹木。戲劇種類繁多,尤以漢劇為盛,被譽為“漢劇發展的搖籃”。石牌鎮上原有關帝廟、泰山廟、藥王廟、雷祖殿、上真觀、陝西會館、西方丈等七座古戲樓,來往戲班演出頻繁。現僅存的關帝廟戲樓,屋宇完好,仍留有清代各地戲班來此演出的文字記載,計有全國各地戲班30個。
推薦閱讀:
原汁原味的張家口蔚縣
叢林古城琅勃拉邦
卡斯卡伊斯古城堡修復設計
平頂山紅石山古寨
一處工地隔壁牆上還可以看見老房子的輪廓
石牌是中國豆腐之鄉。全鎮現有2.8萬人分布於全國各地及新加坡、泰國、俄羅斯等國家從事豆制品加工業,占全鎮總人口的33%。鎮內從事豆制品工具加工、批發產業的商戶達50多家300多人,從事豆制品原材料運銷人員達200多人,每年從豆制品加工產業中獲得純收入10億元以上。2010年末,鎮內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11.5億元。
石牌是新農村建設示范鎮。彭墩村積極探索走出一條“老板帶動、村企共建”的新路子,其遷村騰地、農村土地存貸合作社、統籌城鄉黨的建設等經驗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每年接待中央、省、市領導視察調研及各類參觀學習、觀光旅游團體達3萬人次以上。2010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1萬元,村級積累過50萬元;2011年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村”和首批“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現已成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在其輻射帶動下,石牌鎮皮集、胡劉等村被納入荊門市楊竹流域生態文明新農村核心區建設,發展態勢強勁。
北省鐘祥市石牌鎮建鎮千年,上百年的民居眾多,很多古民居還有人居住
石牌是江漢平原魚米之鄉。全鎮建有7萬畝優質稻、5萬畝優質油料、3萬畝專用小麥、1.5萬畝優質棉、1.5萬畝優質蔬菜、3萬畝優質黃豆、2.4萬畝水產品養殖等七大優勢農產品基地,建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5個。圍繞七大板塊基地,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等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民收入逐年增加,村級積累日益增強。2010年,糧食總產75579噸,棉花總產1719噸,油料總產8116噸,水產品產量19000噸。
小巷中一處還有人居住的院落
石牌有望成為港口物流重鎮。石牌核心港建設項目已納入荊門市“十二五”規劃,港口定位“千噸泊位、百萬標箱、千萬噸大港”,並以此為依托全面推進石牌港區、園區(物流園、工業園)和鎮區建設,遠期規劃將石牌建成25平方公裡的濱江新城。
推薦閱讀:
原汁原味的張家口蔚縣
叢林古城琅勃拉邦
卡斯卡伊斯古城堡修復設計
平頂山紅石山古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