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塘江一江春水向東流,溯流而上為這一捧碧水尋根溯源,就來到黃山腳下的小城休寧。流連在江流山溪,驚歎於名山大川,這個秋日不妨在曾國藩所言“處處可為家”的休寧城鄉間感受徽州“原鄉”。
依托豐富的山水人文旅游資源,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提出打造“中國休閒養生之都”的目標,並以道教文化、狀元文化、羅經文化和生態文化為主題,打造了齊雲山文化旅游區、狀元文化旅游區、萬世萬安“掌上中國”文化旅游區、流口區域4個主題特色旅游區,初步形成休寧“金榜題名福休寧,娓娓道來齊雲山”的旅游目的地品牌。
在國際旅游學會副秘書長徐挺看來,休寧旅游可以用“萬安藏天下,齊雲覓仙蹤”來概括。他建議,在打造國際旅游度假目的地過程中,作為一個文化旅游資源禀賦優良的鄉村旅游目的地,休寧還應在游覽、休閒、消費等旅游產品的設計、打造方面多下功夫。
枕水人家青山碧水藏天下
古徽州人家得子,必在房前屋後種下桂花樹,尋一份吉祥富貴。白雲蒼狗間,徽州已成往事,只留下白牆黑瓦馬頭牆和滿院古木。9月末,摒棄了桂花糕和桂花香水的黏膩味兒,空氣中一陣陣飄著清新的果木般的桂香。
在休寧中國狀元博物館的院中,兩棵老桂樹上的桂花已經盛放,徽派古宅旁的點點金黃,讓整座院子充滿桂香。從宋嘉定十年(1217年)至清光緒六年(1880年),休寧曾先後走出19位文武狀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狀元縣”。雖然科舉制度不在,但這種“書生心中有天下”的文脈至今仍在萬安老街旁的休寧中學延續。
在新安江源頭的橫江之上,枕水而居的傳統一直流傳,萬安老街就是其中的最佳代表。明、清時期,萬安老街是重要水運碼頭,店鋪多達400余家,行業多達100多種,街長5裡,被譽為古徽州的“清明上河圖”。
休寧縣縣長金濤介紹,這裡也是休寧正在打造的“風水橫江、萬世萬安”掌上中國文化旅游區,“不同於烏鎮等古村落,萬安不僅保存了古街的街巷肌理,還將有當下的精氣神。”
據悉,旅游區將以萬安古鎮為依托,以萬安古街、古城巖和橫江為重點,以徽州文化,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技藝為支撐,復原“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老街風貌,建設各類文化專業博物館,以“絕活世界,巅峰收藏”為內容,打造一處集文化休閒、觀光訪古等於一體的文化旅游地。
其中,位於萬安老街的羅經文化博物館是到訪萬安的必去之地。博物館在萬安吳魯衡羅經老店的基礎上進行擴建,老店展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萬安羅盤制作技藝,博物館則館藏了古羅盤、日晷、風水古籍等文物千余件。吳魯衡至今還保留著徽商“前店後坊”的格局,其羅盤采用傳統手工制作,不僅遠銷海內外,更因傳統風水文化的復興,走俏市場。
除博物館外,徜徉於橫江畔的老街上會發現,老街如今雖然居民不多,昔日盛景只能憑想象,但當地生活仍在平靜地延續:開了大半輩子理發店的理發師仍在收音機的歌聲中守望老主顧,大黃狗悠閒地追著小狗漫步石板路,傍晚的婦人拿著竹簸箕篩選桂花花蕊准備桂花糕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