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日期:2016/12/14 17:55:53   編輯:古建園林 扎龍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大型水禽自然保護區,以鶴類為主要保護對象。位於黑龍江省松嫩平原西部的烏裕爾河流域下游,座落在齊齊哈爾市東南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西北部、林甸縣西部的交匯地帶。1979年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扎龍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萬公頃。保護區的氣候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嚴寒少雪,夏短濕熱多雨,1月最冷,平均氣溫-19.4℃,年降水量428毫米,年平均風速2.5—4.2米/秒,無霜期131天。全區地勢低窪,北高南低,坡降為萬分之一。由於沒有固定河道,河水流淌至此便漫溢散開,形成一望無際的蘆葦沼澤地,大小泡沼星羅棋布,河道縱橫,是個完整的蘆葦沼澤生態系統。葦草叢生,魚蝦豐富,是水禽棲息繁衍之良地。保護區內有各種鳥類24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35種,尤其鶴類種類多、數量大。素有“鶴鄉”之稱,有丹頂鶴、白鹮、白枕鶴、灰鶴、白鹳、黑鹳、白琵鹭、大白鹭、大鸨、鴛鴦等珍禽,以及美國國際鶴類基金會1986年贈給我國的西非冠鶴、東非冠鶴、蘭鶴、肉垂鶴、澳洲鶴、赤頸鶴、加拿大鶴,多者幾百只。保護區建立後,經過人工馴養,已有丹頂鶴、灰鶴等百余只珍禽成為留鳥。1987年國務院批准,扎龍自然保護區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扎龍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境內(部分地區位於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和林甸縣境內),面積21萬公頃,1979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7年晉升為國家級,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總面積2100.00平方公裡。
扎龍屬濕地生態保護區,是烏裕爾河河水漫溢而成的一大片永久性弱鹼性淡水沼澤區,由許多小型淺水湖泊和廣闊的草甸、草原組成。沼澤地最大水深0.75m,湖泊最大水深達5m,該區生息繁衍的魚類有46種,昆蟲類達277種,鳥類260種,獸類21種。其中丹頂鶴、白枕鶴、白頭鶴、閨秀鶴、白鶴和灰鶴均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動物。每年4-5月份200余只丹頂鶴來此處棲息繁衍,白鶴數量近1000只,來此棲息逗留後繼續北遷至俄羅斯,為遷徙性停息鳥。扎龍自然保護區設有保護區管理局,建在保護區的中部偏西,主要任務是濕地保護水禽、鶴類科研繁育。幾個小島上有居民居住。
扎龍自然保護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同緯度地區景觀最原始、物種最豐富的濕地自然綜合體。嫩江支流烏裕爾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澤,葦叢茂密、魚蝦叢多,是水禽理想的棲息地。鳥類多達260余種,水禽有120多種,占中國的半數以上。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35種,最為著名的是鶴類,全世界有15種,中國有9種,本區就有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白枕鶴和蓑羽鶴6種,不愧為獨步世界的“鶴鄉”。其中四種為繁殖鳥,丹頂鶴有180~200只,白枕鶴有34只,灰鶴1986年第一次發現巢,蓑羽鶴有50多只。有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35種,一級有丹頂鶴、白枕鶴、白琵鹭等。沼澤邊緣和臨近農田常見到大鸨。除豐富的鳥資源外,還有20種獸類,包括狼、赤狐、狍、獾和黃羊等;兩棲類四種,有中國林蛙、黑斜線蛙、列斑雨蛙、花嘴蟾蜍;爬行動物有3種,包括蜥蜴、淡水龜等;水生魚類40種,鲫魚最為豐富。
推薦閱讀:
江西金溪縣陸象山墓
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
北京故宮建福宮西花園
香港寶蓮寺:花果滿寺 蘭桂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