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宜興瀛園

宜興瀛園

日期:2016/12/14 17:12:37      編輯:古建園林

宜興瀛園

宜興瀛園

宜興瀛園

宜興瀛園

宜興瀛園

宜興瀛園

    瀛園,原名行園,坐落在宜興城內南大街城隍廟(今電影院址)左側。瀛園是一座小巧玲珑、具有江南特色、全城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典園林建築,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當時取西晉文學家潘岳《秋興賦》中“體以行和”之義,故取名“行園”。

    該園原是謝庭揚的私人住宅,部分是儲振的“竹蔭軒”舊址,後遭兵毀。邑人買謝、儲兩姓舊宅,辟為城隍廟花園,取“瀛洲仙境”之意,改名“瀛園”,疏池疊石,池仿西氿之形,含蓄有韻致,不讓人一覽無余。進大門是一條紫籐架走道,園正中是荷池,池北面有臘梅,香氣馥郁,是一株少有的名貴花木。後為一座高牆月洞門,門後一天井,中間一座壯麗宏偉的“行和廳”,面寬三間,10.85米,進深八架11米,是瀛園的主體建築。前後翻軒,雕花木梳梁,南北均為裝宮式長格,雙檐翹角。“行和廳”前圓門,窗下石盆假山為園中古物,池南建有水榭,名“竹蔭軒”,相連小橋流水,與整體風格協調。軒西壘山,上面建有“望來亭”。相傳明代萬歷年間宜興縣令劉永基,頗有政績,調離宜興時,百姓懇求,希望他再來宜興,建“望來台”,以資紀念,後因台廢圮,便在園中建此亭。亭前有200多年的白皮松、桧柏各一株。園內還有生長200多年的桂花樹16棵,每逢秋季,丹桂盛放,滿園清香。池面有小橋,壘石砌成,塊塊借力相依,橋洞裡有倒掛鐘乳石,把宜興溶洞特色融入了造園藝術,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了宜興古時高超的造園建築藝術。池東為曲折蜿蜒通向全國的長廊。池西建有“逸興遄飛閣”,其名為清代畫家、徐悲鴻之父徐達章所題。蜿曲履步拾級而上,登樓可觀賞全園景色。該園總面積達2038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63平方米,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庭園雖小,但頗具江南園林特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