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荊坪古村

荊坪古村

日期:2016/12/14 17:47:01      編輯:古建園林

荊坪古村

    荊坪古村位於中方縣中方鎮舞水河西岸,距懷化市區15公裡,交通十分便利。村內現有祠堂、古驿道、伏波宮、文昌閣、節孝坊、唐代古井、水文碑、龍鳳橋、觀音閣、五通神廟和舊、新石器時代遺扯等20多處古文化遺址。荊坪及舞水河一帶,古為南蠻之地,歷來為各民族及各部族的雜居之地,民俗文化氣息濃厚。現流傳至今的如酒歌、傩戲、漁鼓、霸王鞭等民俗文化要素吸引著無數游人。

    古文化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有關史料記載和文物部門考證,該村戰國時是牂牁古國之都且蘭古城,漢代為舞陽縣址,唐宋為溆州城址。1987年著名考古學家呂遵锷先生對荊坪新元遺扯進行考證,發現5萬年前就有人在此生活,認定為舊石器遺扯,填補了我省無舊石器記錄的空白,並命名為“舞水文化”。

    荊坪古村農家基本都是由一個個小院落組成的明清,與周邊山水田園相融,給人樸素內斂之感。村裡更有唐朝古井、明代城牆、清人故居,加之千年夫妻樹、古代石魚,可以讓你充分領略歷史的厚重、古村的恬靜。潘氏宗祠建於明末清初,雖歷經風雨,依然造型典雅、古色古香。在祠堂的戲台上,游客可以欣賞荊坪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傩戲、霸王鞭和漁鼓等節目,這會讓你仿佛回到那遙遠的過去。

    據有關史料記載和文物部門的考證,戰國時期為古牂牁國的都城且蘭古城;東漢高祖五年,伏波大將軍馬援在此建舞陽縣址,唐宋時期為溆州城址。

    1987年考古學家呂遵锷先生對荊坪新元遺址進行考證,認定10萬年前就有古人在此生息,為我省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填補了當時省內沒有舊石器記錄的空白,並將此命名為“舞水文化”。村內現有20多處古文化遺跡,古祠堂、古驿道、古橋、古井、古民居處處可見,歷史文化品位很高。

    該村還是乾隆皇帝的啟蒙老師潘仕權的故裡,潘仕權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尤精象、數、音律,著有《學庸一得》等書,頗得吏部尚書贊賞,被推薦任乾隆幼師三年,成績卓然。荊坪村自然風光迷人,舞水河三面環抱荊坪,河面平緩,河邊有開闊的天然草坪。

    村東頭有成片經濟林木,西頭有平展的菜地農田,村口有成群的千年古樹,村內環境優美,干淨衛生。該村民俗民風淳樸,鄉土文化氣息濃郁,充滿藝術情趣,村內建有文化陣地“文化大院”(五溪文化展覽室、圖書室、多媒體電教室、文化),民間藝人多,曲藝門類全,其中斗笠織品清朝乾隆年間曾為貢品,現仍暢銷東南亞市場。該村緊靠懷化市區,貼近懷黔高等級公路和上瑞公路,距芷江機場45公裡,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利,旅游開發前景廣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