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走進大華山 讓旅游樂享極致 ——印象古鎮

走進大華山 讓旅游樂享極致 ——印象古鎮

日期:2016/12/14 13:30:46      編輯:古建園林

文廟大成殿

北劉遺址

    渭南城隍廟位於中國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老城街北側133號、渭南文廟東側,傳始建於隋唐,明嘉靖時因華縣地震震毀,後於現址重建,原建築有大門、獻殿、兩司和寢殿等。1949年後廟址曾用作工廠,現建築均為近年工廠騰退後新建,包括老君殿三間、大殿五間及部分道房。

    渭南文廟位於中國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老城街北側95號,今臨渭區博物館院內。傳始建於唐代,明嘉靖時因華縣地震震毀,萬歷及崇祯三年(1630)、清康熙初年和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均有修葺,此殿為文廟中心建築,寬24米,進深16米,柱高9米,方磚鋪地,房頂單檐,歇山頂,深綠色琉璃瓦。民國時曾用做渭南縣立中學和中共渭南縣委機關。今建築僅存面闊七間、進深七檩的大成殿,單檐歇山頂上覆以綠琉璃瓦,檐下施五踩雙昂斗栱。

    北劉遺址位於渭南尤河上游兩條支流--清水河與稠水河交匯處二級台地上,面積約8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4-2.6米,屬新石器時代,出土遺物豐富,其中有銅笄一件,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銅制品之一。在今渭南城南16公裡處的河西鄉北劉村西南,面積約8萬平方米。1979年秋和1980年秋,西安半坡博物館和渭南文管會在此試掘,分東西兩區進行,相距約40米,東區開探溝一條,探方三個;西區開探方兩個。發掘面積238平方米,得到一批新石器時代早期偏晚的器物群和一組與仰韶文化地層疊壓關系的證據。北劉文化上層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出土不少彩陶片和三足陶灶,還有大量雙唇口光底瓶、曲腹盆、罐、甑等器物;石器有石锛、石刀、石球;骨器有骨梭、骨簇、骨矛、骨錐、骨鑿等。這一層下面,有不連續的一層約15-20厘米厚的紅色坦葬土層,再下有老宮台文化器物,典型陶器有圓底缽、圈足缽、三足缽、球腹甕、直壁罐等;石器有打制的斧,切割器、石片、石器等。1981年再次試掘,除上述器物外,還有骨器和粟殼。北劉下層上限約距今8000年左右,與磁山裴李崗文化時間相近,從序列看,北劉下層文化上承沙苑細石器文化,下繼仰韶文化半坡類型,1981年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