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下的神木老城
日期:2016/12/14 17:43:27   編輯:古建園林 沿著蜿蜒曲折的萬裡長城一路西北而行,跨黃河、越神府、飛隴東。歷數其腳下的古城要塞,神木當是其連接塞北內外的重要關隘之一。神木境內有秦、明長城達125裡,烽火台186座,點綴於蒼莽的黃土群山之上。神木古稱麟州,素為邊關要塞,守土前哨,是長城腳下著名的古戰場。千年神木,其一磚一瓦、一城一垣都影印著邊塞文明的印記,從她延續而下的民風民俗到她遺留下的詩詞歌賦,從她現還保存著的古建築構架到她的老城布局,無不透露著邊塞特色和草原文明的痕跡,使其更具有多元性和樣板性,是研究邊塞文化和文明進程的重要基地之一,因此對於日漸衰敗、日漸消逝的神木老城,以及城內僅存的凱歌樓、四合院應該得到重視和保護,在未來的改造中,盡量地留下她的經典,讓後人因此而還能夠了解這片地域的滄桑,感受她曾經的文明與燦爛。
神木老城居於二郎山下的窟野河畔,為明正統八年由東山頂遷築於川口灘地,即今縣城前身。老城曾有城牆,開始只是築土城,周圍5華裡多,後幾經加修,成以磚相砌、四周圍合、有角樓和哨所、東西南北城門各加甕城的小縣邑。舊城區大體呈方形,主要街道類似“田”字布局。城內南北大街一條,長650米,直通南北城門。中有凱歌樓一座(俗稱大樓洞),南北各對鼓樓、鐘樓,街寬一般在8米左右。東西大街也穿凱歌樓而過,直通東西城門,為另一條主街。城內原有玉帝廟、城隍廟等,現均被廢除,老城牆也幾近全無,只有西南邊還有零星的斷壁殘垣。在神木老城內保存比較完好的是凱歌樓和幾處四合院。當然更寬泛地說,神木老城應該涵蓋西一裡地的二郎山和東一裡地的九龍山,這兩座奇崛挺拔的石山緊緊地依偎在老城東西兩旁,集聚著神木廣大的寺廟群和無數祖墳,是神木人民歷代朝聖的宗教基地和精神家園。
凱歌樓
凱歌樓居於神木舊城中心,為東西南北四大老街的十字通洞,俗稱“大樓”或“鐘樓”,民間又稱“大樓洞”。據神木《道光縣志》記載:明穆宗隆慶元年,即公元1567年,蒙古部落首領吉能進犯榆林城,榆林副總兵黃渲率部迎敵,大敗芹河,黃渲亦殒命陣前,消息傳至榆府,一城震恐,雞犬不安,急調神木參將高天吉,星夜往援,救民於兵燹。然正值窟野河泛洪漲水,天吉將軍祈禱水神,水勢隨跌,兵士振奮,勇氣陡增,安然而渡,一戰全勝,凱旋而歸。遂修此樓,確名“凱歌樓”。其樓呈三層古樓建築,底部為巨磚砌制正稜台基座,四邊石雕圍欄,東西邊各建廂房三間,中築兩層木制閣樓,圍長80米,通高12.55米,解放前為全城最高建築。臨其樓下,仰觀外象,飛角翹檐,雕梁畫棟,古樸典雅,氣宇不凡;上看內景,宮殿設計,精雕細鑿,技藝絕倫,美輪美奂,全城無二。登頂而觀,城中四周屋脊盈目,街衢盡數,麟城一覽無余。放眼眺望,東西兩山廟群煊赫,雲蒸霞蔚,窟野蜿蜒南流。樓內大梁擎巨鐘一口,警時鐘聲震撼,滿城皆聞;重檐四角挑風鈴數盞,平日鈴語呢喃,民心安泰。一日之內,晨輝沐樓報曉,晚霞照壁迎夜;四時之間,盛夏紫燕盤桓,隆冬寒鳥啼號。登斯樓也,則可體會到塞上大漠心曠神遠之情韻,又可感受到今天這邊關小城日新月異的變遷。凱歌樓不僅是代表神木老城的唯一建築象征,而且也是神木幾百年來歷史沿革、歲月沉浮的見證,它承載著神木數代人的感情積澱和生存記憶,不失為一部無言的“麟州志”!
神木四合院出現大約在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四合院並非神木原創,而是臨摹了老北京建築的構架。傳說清初山西人孫家渙居京為官,經常憂慮遠在神木的姑母居住問題,遂奏請皇上准許神木建造京式民居,皇上恩准,這才使得京式四合院在神木落了戶。傳說的真偽已無法考證,但神木的四合院吸收了京式四合院的優點卻是事實。其在建築時又結合了神木的環境、氣候和本地人的生活習慣、審美情趣,雖沒有皇城四合院的堂皇和氣派,但也氣勢不凡。神木四合院著眼一個住字,特別講究實用。從取勢上看,神木四合院一般高出巷道數尺,主房又高出院子尺許。這樣取勢有三個好處:一是能保持室內干燥,既居住舒適,又能延長房屋壽命,因為房屋的建築材料主要是木材,隔牆又多是土坯,最忌潮濕;二是采光好;三是排水暢。從結構上看,一般以三間為一個單元,兩間通連,客廳兼臥室,一間為套間,臥室廚房合而為一,臥室都盤火炕且都在陽面,這在寒冷的北方是非常適用的,這種結構使空間的利用非常合理充分。從色彩上看,神木地處毛烏素沙漠的邊緣,春秋兩季風大塵多,再加之神木盛產煤,取暖煮飯皆用之,污染比較嚴重,所以為了適應這種環境,房屋的顏色多選取灰藍色,灰藍色的瓦,灰藍色的牆,灰藍色的地,顏色深又耐污染。
神木四合院多是獨院,方正閉合,和諧對稱,正房高大,一般為單數開間偏房(東西廂房),以三比五或七比九的間數與正房相配,盡量求得院面方正。院子一般不設花圃等,一色青磚墁地,清爽開闊。四合院的大門最為講究,拔地高,又有高高的門檻,雖然給行走帶來不便,但卻能顯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示人以高門大戶,這也是一種門第觀念的表現。大門大多設在四角,並有兩重門,與巷道相連的稱大門,大而氣派;與院落相連的稱二門,小而簡單,兩門呈拐角轉接,避免了大門直沖院落。四合院積水的流向也非常講究,或者在大門的側旁,或者在某個角落流出院子,最忌水從大門下流出,意為風水不能從門中流出。神木四合院非常講究裝飾,這些裝飾主要是木雕、磚雕和瓦飾。磚雕主要是影壁,影壁的位置在大門內的正對面,上有飛檐遮雨、裹脊獸飾、斗拱平欄等裝飾,四周又有萬字、花卉、雲紋等磚雕鑲邊,正中才是主雕,圖案有《三星高照》、《天官賜福》、《周子愛蓮》、《八仙慶壽》、《二龍戲珠》等,這種磚雕屬於精的一類;還有一類則是在飛檐斗拱的下邊攤一個正方的凹面,凹面上雕一遒勁飽滿的“福”字,這種磚雕則屬於較粗的一類。神木的四合院凝結了神木人的智慧,滲透著神木人的審美情趣,有較高的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現在神木老城比較完整的四合院已不多,八貢巷的白家大院、李家大院,北十字西街的張家大院應該是其中還保存比較完好的,她已得到政府的重視。
推薦閱讀:
遼寧鞍山千山無量觀
貴陽市政協委員何兵提議修復貴陽4個古城堡
陳岚桦:騎樓文化不能“破壞性保護”
湖北省十大建築名片出爐 大冶古建成功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