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蘊涵潮汕傳統文化的古建築

蘊涵潮汕傳統文化的古建築

日期:2016/12/14 11:00:03      編輯:古建園林

說起潮汕地區的傳統建築,不少人會想到牌坊、佛寺、神廟、民居、亭榭樓閣、祠堂……其中,祠堂在潮汕地區民俗文化中占據重要位置,它是潮汕家族文化的象征。

惠來縣靖海鎮義湖村始建於宋朝中期,地處南海之濱,由義湖、草美、前林三個經聯社組成,總人口2100多人,其中,義湖和草美兩個經聯社共有1800多人,全部是黃氏宗親,前林經聯社近300人,姓氏為馬姓。黃氏祖祠有400多年的歷史,承載著義湖村民濃濃鄉情鄉誼,這裡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是義湖村的象征和中心,它既蘊涵著義湖村淳樸的傳統文化,也埋藏著深厚的人文根基。雖然經歷了幾百年風雨的洗禮,但經過多次修建,修新如舊,依舊挺立著,依然保存著古時的風韻與特色。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它見證著義湖村的滄桑變化。

祖祠建築極具潮汕祠堂特色,畫廊雕棟,飛檐翹角,惟妙惟肖,金碧輝煌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鮮艷奪目,精美的神仙、鳳凰、花卉等圖案,富麗堂皇。牆角的各色木雕精雕細刻,屋頂的嵌瓷色彩豐富,精美奪目。巍峨的祠堂門莊嚴肅穆,門頂匾額上“黃氏祖祠”四個赤金大字赫然醒目,一副對聯分布左右:江廈源流遠如意花明仁壽鏡,年玉映吉祥雲義湖世澤長豐。寓意著黃氏一族綿延流長,恩澤後代,寄托著對義湖人民的美好祝願。祖祠設三山門,入大門是門廳,然後是天井,接著是拜堂,最後是主廳。拜堂屋檐下左右各雕刻著兩只活靈活現的木獅和鳳凰,它們就像神明一樣,守護著義湖村這片土地。

“每年正月我村都會舉行游神活動,鄉親們在此祭拜祖先和神明。平日裡,游神用品,如:大旗、旗桿、大鼓、袍籃等就存放於祖祠主廳中。”村民黃雄英向記者介紹。看到這些東西,我們仿佛聽到了那一陣陣排山倒海的鑼鼓聲,那聲聲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看到了義湖村的世代子孫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據了解,每年農歷正月,義湖村都會舉行隆重的游神活動。每當這個時候,少女們都濃妝打扮,挑起花籃走在游神隊伍的前端;義湖壯漢身背大鑼鼓,奮力敲起那陣陣排山倒海的鑼鼓聲;作為義湖的老人也不甘落後,捧著潮汕樂器走在游神隊伍中奏起一曲曲美妙潮汕樂曲。游神隊伍浩浩蕩蕩,穿過義湖村的大街小巷。為了迎接游神隊伍,義湖村民早早就在自家門前掛起了紅騰騰的鞭炮。游神隊伍經過時,鑼鼓聲、鞭炮聲、村民的歡呼聲編織成為一曲曲振奮人心的交響曲。

在黃氏祖祠前,是一口擁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井,雖然義湖村距離海邊只有1公裡左右,但這口古井的井水依然甘甜清涼。“古井的井水真是清甜,這是夏天解渴的最佳‘飲料’。”記者從古井中挑起了一桶井水,用手捧起井水嘗了一口後說道。村民黃惠林告訴記者:“這口古井就像義湖村民的母親一樣,養育著這裡世世代代的義湖人。”

義湖村村委黃照林告訴我們,義湖祖祠承載著祭祖、教化、議事等功能,保護、愛護祖祠,就是保護和愛護民間義湖村的傳統文化,就是教育黃氏子孫不忘祖、不忘根。

        (來源:揭陽新聞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