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工程項目管理的一次性(2)

工程項目管理的一次性(2)

日期:2016/12/14 22:50:28      編輯:古建築結構

  (三)關於資金運用的一次性

  建設項目投資額轉為承包單位工程款收入以後,承包單位就面臨項目資金的正確運用問題,實際上承包單位把它分解為材料、人工、機具及管理成本,對某一項資金運用都是面臨一次性的,如果發生資金運用一次性以上的成本都是可能帶來損失的。因此,每一項資金運用投入都將納入施工項目管理一次性的范圍,避免發生下列行為:1.人工費投入的返工行為。比如質量問題、施工不協調、現場管理混亂等。2.材料費投入的誤用和浪費,質劣行為。比如管理不善造成材料流失及浪費、加工制作錯誤、采購錯誤、不宜用、不符合規格性能等。3.機具費投入不合理行為。比如沒有最佳選擇機械設備和工程所用模具以及造成功能過剩等。4.管理費投入效能發揮差的行為。比如人浮於事,聘用不適當的人,反復管理,缺口管理造成的管理損失等。

  要排除這些問題的出現,在資金運用上的一次性可以概括為各項成本投入上的准確性,其次資金運作還可以借助其他允許操作的金融力量,而保證工程建設資金的正確使用。

  (四)關於效益分配的一次性

  效益分配是指承包商收益的最終分配,分配的比例要看承包施工企業所有制成份。國企、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股份企業都必須依據國家的稅收和相應的來完成分配制度。國有施工企業除執行國家規定的政策外,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規定上交費用,實行超利分成,適當預留,提成部分實行直接分配,完成效益分配的一次性。

  四、施工項目管理一次性的利弊比較

  優點:有利於管理模式的選擇和有針對性的建立有效的組織機制,滿足可能的最佳運行;能比較順利的掛鉤責任與經濟利益的關系,效益分配的直接性帶來刺激程度和推動力加大;成本核算清晰,對施工項目的費用分析可提供一次性核算的基礎,有利於控制,有利於責任分解;便於國家對投資正確性的審計,對高層的決策可提供完善的經濟依據;有助於經營管理者的直接投入,也能直接地把參建者的個人利益公正化,積極性調動的最佳化;最大限度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建築市場競爭,培養一流隊伍,造就一流人才;能夠清晰地反映一個經營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一支管理隊伍的凝聚力強弱,促進現有建築施工企業自然的優勝劣汰;大鍋飯無藏身之地,企業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企業與人自覺的進取與進步。

  缺點:管理模式形成短期化,始終處於磨合階段,項目組織機制運作的最佳性難於得到發揮;急功求利的現象普遍,很可能導致狹隘的利益觀念;對項目投資決策和施工管理的管理技術要求很高,現階段管理技術的水平不能完全達到此要求;宏觀經濟政策的不全面性,難免使項目管理一次性的偏面性帶來某種手段上的不公正,可能導致帶來利益反映不了成績,有了成績就不一定得到利益。

  五、制定對策

  隨著一系列與項目管理配套的改革措施出台,以及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深入,企業的改革進入了機制轉換,制度創新和配套的新階段。特別是國有施工企業巨大的物質、技術、管理潛力得以釋放,集體施工企業表現出許多靈活性,改制施工企業各方面的能量也在崛起,不管你處在哪種經濟成份的施工企業上搞項目管理,都要把項目真正成為責任成本中心和對外履約的主體,形成企業圍著項目自轉,項目圍著市場轉的新型管理體制,去實現工程管理項目的一次性。在這中間,施工企業都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能力,充分發揮其優勢,把對策制定得更加切合管理項目的實際要求。

  具體的對策有:根據項目的規模大小、類型的復雜程度,可組成單一的項目組織;經濟承約制度在國家政策的前提下采用多種利益機制,來調節好激勵機制;抓住各個時期的有利機遇,創造為實現管理一次性的操作環境,外部條件要爭取,內部條件要努力;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根據總的費用要做好各類分部分項費用的測算分析,使用中嚴格按費用分類列支並根據市場變化控制使用;項目管理制度建設不宜搞單一的藍本,要重視抓主體,堵缺口,要切實為不同的項目目標發揮職能作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把握、了解、分析許多要點,目的是能否選擇施工項目管理的一次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不斷完善,項目管理思路也在不斷的創新,施工企業搞項目建設要考慮自身的效益,同時也為創造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承擔責任,所以項目管理一次性的成功與否,其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