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宅園古典建築營造簡述(二)|古建磚瓦,古建築材料,古建磚,古建瓦,古建磚雕,仿古瓦,仿古磚雕,仿古青磚,古建磚瓦廠,仿古建築材料,仿古青瓦
日期:2016/12/15 1:23:27   編輯:古建築結構三、枋類結構
進深或開間方向設置的斷面呈矩形的且不直接承受荷載的屋架木構件稱作“枋”,也稱為枋子。枋子的使用部位常在梁類構件及桁類構件的底部,並與梁類構件底面相距十余厘米至數十厘米不等。
四、軒
古建築有典雅的外形、優美的構架,但有時為了使建築內部更華麗,就在梁架以下部分或全部做一與構架融為一體的分隔層,以遮擋人的視線,避免直接看到建築原構架。因其形式似古代戰車的頂而起名為“軒”。
軒有多種形式,可根據建築的內在尺度及造型的需要來選用。最簡單的軒稱作茶壺檔軒,因椽子的形狀似壺把而得其名。茶壺檔軒常用於界深較小得走廊或廳堂的廊界。
船篷軒是適用於建築規模較大的廳堂類建築的廊界,也適用於較寬的主要走廊,以及小型建築的梁架、回頂三界和回頂五界,因其制作方便、造型大方、感覺寬敞且氣派,而運用廣泛。(圖:《營造法原》各種軒法00l,002,003,004)
鶴胫軒及菱角軒則是在扁作船篷軒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的。
弓形軒和茶壺檔軒因適用跨度小,在跨度中不能設軒桁;而船篷軒跨度大,在跨中需設置兩根軒桁。
一枝香軒是介於以上二類軒法之間的軒,因其是在跨中設置一根軒桁的軒法,而得“一枝香”之名。是較為廣泛使用的一種軒法。常用於大廳、堂類建築,以及進深不大的廊界,很少用於走廊等小型建築。(圖:《蘇州古民居》一枝香軒)
八、屋面木基層
1.椽子
椽子是固定在桁條面、支承望磚等瓦作構件的木構件。
2.戗角
歇山、大合捨(庑殿式)屋頂時,建築的轉角處設一斜角梁稱作老戗,老戗底面擱置在進深、開間兩桁條的十字交叉的部位,並以鐵件連接桁條。戗角的做法可分為三種:(1)老戗發戗。(2)發大戗。(3)煙筒頭戗在老戗懸挑部位安一弧形構件代替嫩戗。
3.眠檐、勒望
眠檐是指出檐部位,固定在出檐椽頭或飛椽椽頭的木條。
勒望是指位於桁條背中線位置,阻擋望磚下滑動的木條,其厚度略厚於望磚。
第二節 屋頂瓦作
大屋頂,勻和的曲線,飛檐戗角,各種形式的屋脊、戗脊、堆塑等以及明顯區別於牆面的色澤,使得中國古建築特有的風格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古建築的屋頂與木結構、裝修等共同組成了建築從內到外的完美的造型。由於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以及我國地幅遼闊、氣候的差異性等原因,為古建築的屋面形式的多樣化創造了條件。
一、屋頂的建制
古建築的屋頂,從大處分類,可分為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兩類。通常大式做法是指以半圓形狀的筒瓦或琉璃瓦作蓋瓦的屋頂。
小式做法的屋頂則是以板瓦(或稱小青瓦、蝴蝶瓦)鋪設屋面的統稱。小式做法的屋頂常用於民居、地方性建築群、大型建築群中的次要建築。小式做法屋頂的特征是其形式更貼近自然,樸實無華,很容易被融合於秀麗的自然環境中,這是地方做法中屋頂在造園中的一大優點。各類瓦件見圖(圖:瓦樣詳圖)。
二、常見的屋頂形式
歇山屋頂是大、中、小型古建築廣泛運用的建築屋頂形式,而蘇式歇山除大殿類建築外,都以牆體形式收尾,蘇式歇山顯得更為輕盈。梁架擱在柱上,荷載承受合理。
硬山屋頂是一種最普通,最常見的屋頂形式。硬山屋頂適用於建築群中的次要建築、小型建築、居住性建築等。所謂硬山是指牆從地基開始直接砌至屋頂底,側立面看建築頂部為山狀,這就是山牆或硬山名稱的由來。
攢尖屋頂在蘇南地區,是適用於小型建築的屋頂,廣泛應用於亭類建築。攢尖頂的基本形式是在屋頂平面的陽角轉角處砌築戗脊,數條戗脊在屋頂中心相交,在相交處設置一柱狀脊,以作為對戗脊的結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