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歇山式,歇山式建築,歇山式屋頂,歇山屋頂

歇山式,歇山式建築,歇山式屋頂,歇山屋頂

日期:2016/12/15 1:23:21      編輯:古建築結構
歇山式建築在形式多樣的古建築中,歇山建築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建築形式。   歇山建築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珑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庑殿建築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築俏麗的風格。無論帝王宮阙、王公府邸、城垣敵樓、壇壝寺廟、古典園林及商埠鋪面等各類建築,都大量采用歇山這種建築形式,就連古今最有名的復合式建築,諸如黃鶴樓、滕王閣、故宮角樓等,也都是以歇山為主要形式組合而成的,足見歇山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築是庑殿(或四角攢尖)建築與懸山建築的有機結合,仿佛一座懸山屋頂歇棲在一座庑殿頂上。因之,它兼有懸山和庑殿建築的某些特征。如果以建築物的下金檩為界將屋面分為上下兩段,那麼上段具有懸山式建築形象和特征,如屋面分為前後兩坡,梢間檩子向山面挑出,檩木外端安裝博縫板等;下段則有庑殿建築的形象和特征。無論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大屋脊歇山、卷棚歇山,都具有這些基本特征。   盡管歇山式建築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但對構成這種外形的內部構架卻有許多特殊的處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種構造形式。這些不同的構造與建築物自身的柱網分布有直接關系,也與建築的功能要求及檩架分配有一定關系。   【歇山頂】   我國傳統建築屋頂形式之一。這種屋頂多用在建築性質較為重要,體量較大的建築上。它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戗(qiàng)脊(即垂脊下端處折向的一條)和兩側傾斜屋面上部轉折或垂直的三角形牆面(俗稱“山花”)組成,形成兩坡和四坡屋頂的混合形式。具體的結構是,在兩山用丁袱承托山面和椽枋,屋頂下部形成一至二椽深的四坡面屋頂。屋頂上部為前後兩坡,兩坡相接處安正脊,兩坡左右各砌垂脊,下端四角砌戗脊,共九脊。故又有“九脊殿”之稱。在宋代又稱“曹殿”或“廈兩頭造”,清代方稱“歇山”,它的出現要晚於庑殿及懸山,目前普遍認為其屬於漢代以後南方地區形成的屋頂形式,並在南北朝時傳至北方地區。歇山頂是庑殿頂與硬山頂相結合的一種屋頂形式,在我國,其規格上僅次於庑殿頂。歇山頂在東亞其他地區亦有流傳,韓國朝鮮時代的景福宮正殿勤政殿用的即是歇山;歇山頂在日本稱為入母屋造。形象資料始見於漢代明器、北朝石窟壁畫等。後才推廣使用,成為中國建築屋頂的傳統形式。除此之外,還有兩歇山頂垂直相交呈十字脊形式,這種建造形式較罕見,如北京紫禁城四隅角樓,是很好的實例。

歇山式  歇山式-常見古建築屋頂的構造方式之一。
  在形式多樣的古建築中,歇山建築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建築形式。即前後左右四個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個垂直面,故而交出九個脊,又稱九脊殿或漢殿,曹殿,這種屋頂多用在建築性質較為重要,體量較大的建築上;   歇山建築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珑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庑殿建築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築俏麗的風格。無論帝王宮阙、王公府邸、城垣敵樓、壇壝寺廟、古典園林及商埠鋪面等各類建築,都大量采用歇山這種建築形式,就連古今最有名的復合式建築,諸如黃鶴樓、滕王閣、保和殿、故宮角樓等,也都是以歇山為主要形式組合而成的,足見歇山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築是庑殿(或四角攢尖)建築與懸山建築的有機結合,仿佛一座懸山屋頂歇棲在一座庑殿頂上。因之,它兼有懸山和庑殿建築的某些特征。如果以建築物的下金檩為界將屋面分為上下兩段,那麼上段具有懸山式建築形象和特征,如屋面分為前後兩坡,梢間檩子向山面挑出,檩木外端安裝博縫板等;下段則有庑殿建築的形象和特征。無論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大屋脊歇山、卷棚歇山,都具有這些基本特征。

‘功能’  
盡管歇山式建築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但對構成這種外形的內部構架卻有許多特殊的處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種構造形式。這些不同的構造與建築物自身的柱網分布有直接關系,也與建築的功能要求及檩架分配有一定關系。

“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漢殿”、“廈兩頭造”等不同名稱。歇山式屋頂在具體形式上又有最基本形式的單檐歇山頂,以及變化形式的二層、三層或多層屋頂的重檐歇山頂,還有最上面的屋頂可以不設正脊而形成卷棚式的卷棚式歇山頂等多種形式。

1 屋面:屋面就是建築屋頂的表面,它主要是指屋脊與屋檐之間的部分,這一部分占據了屋頂的較大面積,或者說屋面是屋頂中面積最大的一部分。

2 剪邊:在我國古代的部分建築中,其屋面近檐處往往會有與上部不一樣的色彩,比如屋面大部分是綠色,屋檐處卻是一道橫的黃色帶,這樣的色帶就稱作“剪邊”它是由於屋面使用了不同顏色的鋪瓦而產生的效果,它豐富了屋面的色彩。

3 正脊:正脊是處於建築屋頂最高處的一條脊,它是由屋頂前後兩個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由建築正立面看,正脊是一條橫走向的線。一般來說,在一座建築物的各條脊中,正脊是最大、最長、最突出的一條脊,所以也稱為“大脊”。

4 正脊裝飾:在我國古代的很多建築中,特別是一些等級較高的建築中,其屋頂正脊上往往設有各色裝飾。除了常見的正脊兩端的吻合正脊中心的寶頂外,在正脊的前後兩個立面上,還會雕飾或塑有花、草或龍等。

5 垂脊:在庑殿頂、懸山頂、硬山頂建築中,除了正脊之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而在歇山頂建築中,除了正脊和戗脊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垂脊都是沿著山面的博風板走勢下垂。

6 戗脊:在歇山頂建築中,垂脊的下方從博風板尾處開始至套獸間的脊,叫做“戗脊”。

7 出檐:在帶有屋檐的建築中,屋檐伸出梁架之外的部分,叫做“出檐”。

8 套獸:在建築屋檐的下檐端,有一個突出的獸頭,套在角梁套獸榫上,防止梁頭被雨水侵蝕,這個獸頭就稱為“套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