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結構 >> 古建築展示環境中現代照明方式的應用與探索

古建築展示環境中現代照明方式的應用與探索

日期:2016/12/15 1:22:35      編輯:古建築結構
中國古建築的特點是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建築荷載由多層梁架、斗拱傳至立柱再分散到基礎,四周的牆壁僅起到分隔和圍擋的作用。受木材長度和承受重量的限制,一般單體建築的規模都不可能過大,而是以組群的形式來完成某種功能需要。故宮太和殿面闊十一間,是中國古建中最大的單體建築。
故宮博物院是在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築中,展出那個時期的歷史遺留物。不需要多余的營造、建設,所要做的就是把它的藝術性和文物特性清晰地展示出來,讓參觀者盡可能看清楚、欣賞到。怎樣在這樣一個歷史的氛圍中,展現出其時代特點、藝術特點,體現中華民族歷史風格,達到保護與利用雙贏的最終目標,是賦予博物館工作者的新任務。
新型LED燈具的應用
LED是英語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的字頭縮寫形式。全新的LED燈發明於上世紀60年代,產品應用於90年代,技術成熟於本世紀初,為博物館的展覽陳列提供了又一個有效的展示手段,特別是對古代建築內檐彩畫的照明展示大大優於傳統燈具的展示效果。LED燈具從問世開始就顯示出有別於傳統燈具的特點,它的初始外化形態為發光二極管,是一種固態的半導體器件,可以直接把電轉化為光。這是一種新型可以大面積使用的照明光源發光,而且具有低電壓、 低能耗、效率高、壽命長的特征。
目前博物館使用最多的鹵素燈實際上是白熾燈的一種改良。原理是在燈泡內注入碘或溴等鹵素氣體,在高溫下,蒸發的鎢絲與鹵素進行化學作用後,蒸發的鎢會重新凝固在鎢絲上,形成平衡的循環,避免鎢絲過早斷裂,因此鹵素燈泡比白熾燈更長壽。此外,鹵素燈泡亦能比一般白熾燈以更高的溫度運作,它們的亮度及效率亦更高。但是鹵素燈泡使用壽命一般僅為2000小時左右,高熱、使用壽命短、光衰減嚴重、發光器更換頻繁等缺陷,也使展覽效果受到較大影響。
故宮陶瓷館燈光改造
故宮陶瓷館陳列布置在文華殿工字殿和東西配殿裡。文華殿是永樂年間建造的,初建時用綠色的琉璃瓦建造,嘉靖年間重修時改為黃色琉璃瓦。文華殿前後殿及東、西配殿在2008年被辟為陶瓷館對外開放,經過幾年的正常開放,一些突出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對展示廳燈光設備實地調查分析後發現,展櫃內展出文物觀看不清晰和光線較暗的原因是展櫃內文字說明牌燈箱光照度過強,在參觀者和展出文物之間形成了一道突出的光帶(實際測量文物照度為45~50勒克斯,文字說明牌燈箱照度為40~45勒克斯),加上文字說明牌發光面積過大(展出文物是采用光纖燈呈現點照明效果),造成了說明牌高照度喧賓奪主的效果。展室照度過低,是由於沒有設置專門的展室照明。天花板的金龍合玺彩畫的照明布置也不盡合理,導致照明射燈產生較嚴重的眩光。展廳內的文字說明牌和展示圖板不是光線較暗就是沒有安裝照明設備。以上綜合因素造成了展室照度過低、光線較暗,在個別區域觀眾甚至連地面都看不清。燈具老化嚴重,近一年以來展室燈具很難保持一周無故障,頻繁的維修已經較嚴重地影響到了展覽的正常展出。
 針對上述展廳的現狀和改造期間不能閉館施工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先期調查的基礎上確定了改造方案:1.設計上以展櫃內保留的光纖燈照度為基准。2.展櫃內主體文物照度和文字說明牌、燈箱照度盡量做到合理配置。3.將內檐裝飾彩畫照度與展櫃照度綜合考慮。施工由專人負責,分階段、分區域進行。重點解決展櫃內燈箱說明牌(日光燈)與展出文物(光纖燈)照度比例不合理,內檐裝飾彩畫照度不均勻、不清晰,展廳整體照度過低甚至有眩光,一部分說明牌沒有燈光照明等問題。
文華殿前後殿及東西配殿的延牆展櫃燈箱說明牌共計150延米。工程一期用4W的LED條燈替換原有的日光燈,亮度大大超過原有日光燈亮度。為了控制燈箱照度在燈具與文字面板之間加裝了一層遮光板,使燈箱照度控制在15勒克斯以內。改造後,說明牌照度與文物照度的差比率在3倍以上,從視覺上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文物光照強度。
工字廊展櫃是此次展櫃改造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首先是在不能撤出展覽文物的前提下完成更換展櫃內燈具的任務,其次是內檐彩畫的照亮工程也要從這裡開始實驗展開。確定的施工方案是:工字廊展櫃分兩個階段施工,先在一側展櫃內更換7.2W的LED射燈,隨後在展櫃頂部安裝10W的LED條燈實驗安裝彩畫照明,總結經驗後再往下進行施工。施工期間對展櫃內的展出文物采取了為每件文物安裝防護木盒的措施,確保文物安全。改造後,展櫃內燈具的照明耗電功率下降了75%,照度提高了80%。我們用兩只7.2W射燈照射主敬殿匾額,使其在彩畫照明中突出,成為欣賞的亮點。通過改造,整個工字廊燈光照度一致,匾額照度最高達到110勒克斯、兩側彩畫平均照度為45勒克斯,基本達到清晰可辨、照度均勻、重點突出。
大殿前後展廳和東西配殿室內彩畫照明基本采用LED射燈和條燈相互配合使用,利用射燈遠距離照射的特點和條燈近距離布光均勻的特點較成功地解決了展室眩光的問題。具體實施方案是:利用展櫃頂部防護板,采用遮光罩控制LED條燈的照射方向,重點解決了燈具隱蔽安裝和照度均勻的問題。利用展櫃頂部護板和玄關頂部僧帽木檐的凹陷處,在隱蔽的地方安裝兩種不同照射角度的射燈成功解決了文華殿前殿中心天花板凹陷,燈光布設困難,極容易產生有害眩光的老大難問題。
改造前,文華殿及東西配殿燈光各自展廳內平均照度為:文華殿前殿1.55勒克斯、後殿1.03勒克斯、通道4.03勒克斯、東配6.4勒克斯、西配5.7勒克斯。改造後展室的平均照度為:文華殿前殿4.25勒克斯、後殿7.7勒克斯、通道13.7勒克斯、東配8.3勒克斯、西配11.4勒克斯,其效果是十分明顯的。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合理布設室內天花板彩畫照明燈具的安裝位置,在給彩畫均勻布光的基礎上盡量提高照度(但要與展櫃燈光照度合理配置)來增加展室的亮度,在給文字展板說明配置燈光照明時兼顧提高展室照度。由於設計施工合理展室照度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兼顧了展櫃文物主體照度、文字說明燈箱照度、展廳照度、內檐彩畫照度幾個方面的照度要求。
鐘表館、珍寶館燈光改造
鐘表館、珍寶館燈光改造一期工程主要是展櫃的改造,所不同是:珍寶館方形獨立展櫃是一對一的原位更換,而鐘表館是對原有展櫃的燈光進行改造施工。在鐘表館燈光改造中,首先為了用電安全、維修便捷,重新設計安裝每組展櫃的供電系統,拆除展櫃下部的燈具,將展櫃頂部燈箱內原有鹵素射燈改為LED條燈。如圖示,奉先殿前殿延牆展櫃展示的大件鐘表下部的燈箱射出的燈光被文物下方展示台座遮擋,同時還產生了有害的眩光,影響了展出文物的清晰度。在頂部燈箱玻璃一側安裝LED條燈並將其角度調整為15度後,在展櫃展示區域形成了均勻布光的效果,展室照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LED光源是新世紀照明領域的一種新技術,在博物館陳列照明,特別是在古建築藝術照明的應用中顯現了許多特殊優點:LED是一種安全照明,沒有熱輻射和有害光線,可避免對文物的損傷;單顆發光器的體積很小,可以匹配成各種形狀的燈具;可以安全、方便、靈活地實現重點照明、連線照明、大面積鋪光照明,實現各類文物的完美展示,特別是在古建築內檐彩畫的藝術照明上顯示出特殊的優越性。
在文華殿、珍寶館、鐘表館三館燈光改造的過程中,我們認為LED這種新型高科技燈光設備適合在古建築展廳中使用。首先,LED燈具本身是半導體材料制成的發光器件,用電功耗少、亮度高、溫度低、體積小、使用壽命長(標稱可用50000小時),與常用的鹵素燈具相比,在相同照度的前提下用電功率減少80%。由於用電功率降低,對供電設備的要求也同樣降低了,提高了用電安全系數,成本因此得到下降,符合國家提倡的節能減排要求。其次,LED燈具色溫在3000K時對文物的原色彩展現十分理想,特別是黃金的顯色和鑽石的晶瑩璀璨遠遠高於傳統鹵素射燈,基本實現了照明設備使用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