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工程項目的實施管理一
日期:2016/12/14 22:50:25   編輯:古建築結構1.可持續發展的工程項目管理中各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在任何一個項目中,項目的參加者包括:政府部門、業主、勘察與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承包商、材料供應商、用戶等。因此每一個參與者的行為都將對整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
政府部門作為項目的審批者和監督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如果政府部門在項目的立項審批、規劃審批、設計審批等方面提高對項目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積極開展“社會評價”,使得項目的發展有利於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有利於我國的經濟建設,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節約有限資源,保護自然與生態環境,造福人類,實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政府可以對采用了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的業主給予稅收或融資方面的優惠措施,鼓勵業主采用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方式。2004年4 月中央查處了“江蘇鐵本鋼鐵公司違規建設鋼鐵項目”事件。雖然有部分人認為“鐵本項目”的下馬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但是如果把這個事件放在我們整個國家的大的經濟環境下考慮,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鐵本項目”的死亡正是政府在考慮了整個社會成本的前提下采取的最優的管理方式,可以說更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
業主是項目的投資人,一般情況下在保證質量和功能的前提下,自然會考慮項目的經濟可行性,但是如果采用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方式,則意味著業主要將該項目放置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即社會和自然的角度來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項目的設計、篩選項目的承包商、采用新的環保材料、建造技術和環保技術,因此也需要業主預支費用,加大了成本,但是由於采用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方式使得整個社會的收益提高,因此,業主完全有可能從政府獲得相關的優惠政策,從而補償自己的損失。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建設中,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在項目的招標書中明確規定了投標者的環境保護責任。
在項目的標書中,把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防治污染的工程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建成投入使用的制度,和投標者應承擔的經濟責任寫入了標書,要求投標人認真貫徹執行。同時制定了《奧運工程綠色施工指南》,對工程施工提出了環境要求。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環境管理措施,防止揚塵、廢水、施工垃圾、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勘察與設計單位勘察與設計單位雖然在作為業主的被委托方,必須考慮委托方的經濟利益,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勘察與設計單位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委托方提供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方式的設計方案、新的環保材料、建造技術和環保技術。
監理單位監理單位的主要作用在於協調業主和各個項目參與者的關系,保證項目的質量、進度等公共利益。監理的成功與否,對項目的成功與否有很大的影響。監理單位在保證業主利益的同時,如果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開展工作,實際是在行使其社會職責,因此政府應該從開發企業上繳的稅收中,拿出一部分用於對監理單位的報酬。
施工單位施工單位是完成項目的核心,項目在施工的過程中要使用的機械設備,會產生大量的廢氣、粉塵、振動、噪音,對環境產生極大的破壞,影響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如果項目中標的施工單位在業主、監理單位和政府的約束下,采用可持續發展的項目管理方式,采用綠色環保施工建造技術,將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施工方法,提高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以建築為主、多元化經營的綜合性上市公司,具有工程總承包的一級資質,是全球最大的國際承包商之一。該公司之所以能夠在如林的強手中中得奧運會的主場館項目,應該說同該公司在施工中堅持采用綠色環保施工建造技術有極大關系。
材料供應方工程項目的施工建造需要大量的材料,而這些材料的使用者由於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不對稱的信息,難以對材料做出非常准確的評價,而材料的供應方卻相反,他們擁有專業的技術設備、強大的信息庫,可以為業主、設計方、施工方提供綠色環保、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新型材料。作為整個可持續發展項目管理鏈上的一個組成,材料供應方應該從上保證所提供材料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政府需在稅收上給予優惠。
項目的使用者工程項目建成以後,作為項目的使用者則更大程度體現了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性。因為項目使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水、光等),同時會產生一系列的廢棄物。因此如何在使用的過程中,少消耗資源,少產生廢棄物或廢棄物再次利用程度,則是該項目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