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只有抓好文化遺產青少年教育才能保證文保事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只有抓好文化遺產青少年教育才能保證文保事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日期:2016/12/15 1:35: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只有抓好青瓦文化遺產青少年教育才能保證文保事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建議將文化遺產教育列入教學內容,文物部門和地方政府也要給予學校一定的支持,主動到學校進行文化遺產相關講座和宣傳,使文化遺產相關活動充分走進校園。從而激勵工作人員提升自身素質、加強服務與責任意識。對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的陳列展覽內容、硬件設施配備以及社會宣傳效果等,也可以請公眾進行考評。讓唐山市民熱切期盼著這座中國最老火車站經歷“整容”後的再一次靓麗現身。而作為記錄了唐山更多歷史、承載了唐山人更多記憶的老火車站,不少市民開始愈加關注它的未來命運,近日,部分網民為保護這裡的百年歷史遺存而奔走,呼吁將其納入文物保護范疇,采取保護措施。

    網友“金域藍灣”發帖呼吁將站內這三處建於解放前的建築申報文物保護;並希望能作深層次開發,在這裡建立包括中國第一條鐵路、第一座火車站、第一輛機車在內的鐵路博物館。是講述中國鐵路史不可復制的資源,並可以充分開發它的現存價值,使其成為唐山城市旅游觀光鐵路。唐山市青瓦文物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唐山老火車站在前年河北省文物普查中,已被列入歷史工業遺存,但尚未被列入任何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這裡的遺跡是見證中國近代工業史的重要文物標本,待與鐵路等部門溝通後,再確定其是否可成為法定的文物保護單位。堅決遏止地方保護、行業壟斷和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等行為;依法采取財產報告、媒體曝光、限制高消費、司法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責任等措施,努力化解“執行難”問題,積極構建公平誠信環境。為解決唐山開平煤礦的煤炭運輸而修建的唐胥鐵路動工,全長9.67公裡。1882年初,唐山火車站建成,成為我國第一個火車站,站址選在市內天橋東側老站道口處。後來由於地下采煤,引發車站路基塌陷,唐山站於1907年西遷1公裡到現在的唐山老站(現稱唐山南站)。從1907年至1976年,唐山南站先後4次改擴建,但站址始終沒有動遷。

    拓寬司法服務渠道、依法保障旅游發展、樹立良好工作作風6個方面提出了20條具體措施,為該市旅游大發展、建設旅游強市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龍頭企業、資源環境保護、文化保護等重大、有影響的案件,均應落實協調報告備案制度,在案件審理或執行過程中,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案件審理中應主動與市相關部門溝通協調,正確處理好依法辦案與促進發展的關系。對一些嚴重危害旅游發展犯罪行為的,要強化打擊力度,要求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犯罪行為,嚴厲打擊破壞涉及旅游產業建設企業生產經營犯罪和合同詐騙、偷稅漏稅、職務侵占、商業賄賂、侵吞國有資產,破壞環境資源。

    只有旅客天橋和站台雨棚在默默矗立,它們是這裡存在時間最長、與旅客聯系最多的站內設施,如今卻在孤獨中守望著這座百年老站。站台上的電子鐘、電鈴、配電箱等等設施一如從前,但已很久沒有響過、沒有用過了。道軌上,偶有一台牽引機車在調度員的指揮下從站前緩慢駛過。但在此後的時間裡,這座已有100多年客運歷史、運送旅客超100億人次的老車站並未拆除,仍在繼續承擔著為開灤運煤、為少數廠礦企業運輸原燃料的任務,並有一列僅5節車廂的綠皮車作為路內職工的通勤車,每天往返於東站(賈庵子)與灤縣之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