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築設計影響因素
日期:2016/12/14 22:50:14   編輯:古建築結構民用建築設計產物是建築產品,建築產品既是技術產品也是藝術產品。不僅要滿足人民生活、工作、娛樂、生產等物質功能要求,而且要滿足人們精神、美觀要求。因此在設計民用建築工程時,不僅要符合民用建築物質、精神雙重屬性,還要滿足眾多因素。
1、民用建築設計的功能及特征
民用建築是為人們生活提供活動場所而建造的房屋,不同的人對民用建築有著不同的功能要求,有不同功能要求的民用建築又形成不同建築空間,民用建築是運用大量建築材料,通過一定技術手段建造起來的空間,將建築設想轉變成物質現實的基礎和工程技術,是民用建築設計精華的表現,將這些理念融入到現實產品中,既體現設計師高超的設計手段,同時也滿足產品需求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不同結構具有不同受力特征,普通磚混建築、牆是受力結構,在進行民用建築設計時,就要充分考慮牆體受力情況,不要在牆體受力薄弱處開門、窗洞口。即使在牆體開門、窗洞口也要在其上方鋪設預制過梁以抵抗集中應力。高層、超高層建築主要為框架結構,牆體中充滿大量鋼筋,牆體開空洞要計算精確,避免出現應力裂縫。框架結構主要承重部位為梁、板、柱,外牆主要起裝飾美觀作用,在外牆上開帶型窗或落地窗,不僅增強框架結構外部形象,還極大滿足消費者審美要求。
1.1 民用建築設計的環境特征
民用單體建築是整個規劃群體中一個分體,民用群體建築則是整個城市規劃一個分體,民用建築設計者所設計出的民用建築,在內外空間組合及建築風格等方面要充分考慮單體與群體配合。考慮民用建築與周圍地形、綠化環境相一致,使民用建築與室外環境有機結合在一起,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建築設計者在山區規劃民用建築,應順山勢起伏來設計民用建築布局與形式,將山勢與民用建築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高低錯落、復雜多變的建築布局。此外陽光、朝向、氣候等環境因素也會對民用建築外形及功能產生巨大影響。對於屋頂設計,南北方就因氣候不同而設計不同,南方雨水多,在設計民用建築屋頂時一般采用坡屋頂,設計坡屋頂可以便於房屋排水,而北方氣候干燥,雨水較少,設計平屋頂即可。
1.2 民用建築設計的經濟特征
民用建築在國家經濟建設投資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在設計民用建築時應嚴格遵循國家有關規定的建築和相應的經濟指標。在設計民用建築時,既要防止濫用高級建築材料造成不必要浪費,也要防止片面節約而造成民用建築使用功能不合理。民用建築作為一種巨大的物質財富,設計者更應該提高自身設計水平,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合理運用物質手段和構圖法則,努力創新,與國際先進設計理念接軌,設計出合理、安全、高性能的民用建築。
2、民用建築設計的主要影響因素
2.1 、行業標准及方針政策
建築類法規和是我國建築設計的表達方式。它是以建築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設計基礎,是國家有關部門頒發並作為建築行業共同遵守的准則和依據。設計人員在設計民用建築時,應當嚴格遵守各項法規、標准及方針政策。設計者在規劃民用建築時,嚴格確定建築面積,合理布局,滿足國家節能、保溫、隔聲等技術規范。在安全結構上,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嚴格設計建築物耐火等級及建築物耐久年限等進行。
2.2 自然條件的影響
民用建築設計受到自然條件包括溫度、日照、風雪等氣候條件及地形、地質條件和抗震烈度的制約。我國地域遼闊,溫度帶跨度大,南北氣候差異變化明顯,因此建築設計者在設計民用建築時,要與各地氣候特點相適應 .例如設計外牆:南方外牆可考慮空斗牆、空眠牆;北方外牆必須采用抗寒冷性能好的 370 磚牆,在黑龍江等特寒冷地區設計的外牆一般為 490 磚牆。寒冷地區民用建築設計應滿足保溫、防寒、防凍、防風滲等要求,且外窗大小、層數要嚴格按照氣候條件設計。外牆保溫要刷聚苯保溫顆粒或貼制苯板以滿足民用建築抗寒性能要求,提高維護結構熱阻或合理確定構造形式是確保外圍結構保溫性能的兩種常用方式。炎熱地區民用建築設計要保證通風、隔熱等性能要求。南方地質構造復雜多樣,地質災害頻繁發生,建築設計者在設計民用建築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不要在泥石流易發生地區建造房屋;在地質活動頻繁的四川、雲南等地設計民用建築時要考慮地震等自然災害,以保證民用建築安全性能與使用功能。
2.3 物質技術條件的影響
不同建築具有不同使用性能,要滿足這些使用性能就要有充足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手段,物質條件和技術手段是民用建築由圖紙變為建築實體的根本保證。建築原材料、結構、設備以及施工企業的資質是構成民用建築的基本要素之一,民用建築設計受到這些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隨著時代發展,建築業發展日新月異,新材料、新正不斷融入到民用建築中。民用建築基本建設投資相當大,建築設計者所設計民用建築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既要降低建造過程中材料、能源和勞動力消耗,以降低造價,又要有利於降低民用建築建造過程中所產生的項目管理費和人工費。
2.4 使用性質的影響
在民用建築設計過程中,為滿足民用建築在使用性能上的要求,規定建築設計者在設計民用建築中綜合有關技術知識,進行合理設計與計算並最終選擇合理性設計方案;民用建築根據荷載大小、結構要求確定構件的必須尺寸外,在構造上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證構件與構件之間連接可靠,確保民用建築工業化順利進行。在民用建築構造設計方面,應大力推廣先進技術,選擇各種新型建築材料,采用標准化設計和定型構件,為建築制品生產工業化、施工現場機械化創造有利條件。
3、民用建築設計基本要求
民用建築是由若干單體空間有機組合起來的整體空間,設計師在表達民用建築三維度空間設計時,常有效地將建築平面、建築立面、建築剖面三方面投影綜合分析到民用建築構圖中,這對民用建築設計方案的確定起到決定性作用,是民用建築設計的基礎。民用建築經過前期准備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技術實施階段、建築施工圖階段後即可竣工,交付使用。
建築設計是民用建築賴以存在的先決條件,建築技術與建築材料發展決定建築設計形式的發展,而建築設計形式又對建築物使用功能產生深遠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用建築設計已經進入新的轉型期,計劃經濟時代的民用建築只有居住功能,新時代民用建築還具有經濟功能和美觀功能,這就需要民用建築設計者不斷更新觀念,綜合分析民用建築設計的各種影響因素,滿足消費者審美要求,這樣才能獲得完美的民用建築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