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澤州商人稱雄五個多世紀的原因所在

澤州商人稱雄五個多世紀的原因所在

日期:2016/12/14 10:55:02      編輯:古代建築

澤商昨日的輝煌,印在書頁泛黃的古籍裡,刻在字跡模糊的石碑上,也活在人們的言談笑語裡。歲月滄桑,物是人非,功業成敗轉成空。曾經的繁華驚世的富足,現在只能鎖在故園老宅,任由時光沖刷,然後沉澱,然後蕭瑟,然後淡漠。反倒是先輩澤商們當年下太行、踞中原、跨黃淮、越長江艱苦創業的精神,卻漸趨明朗,漸次生動了起來……

對於澤州商人所鑄就的五百年商業輝煌,我們不僅需要抬頭仰視,更需要低頭思考。盛極一時的澤州商人給後人留下的不僅僅是幾所空蕩蕩的宅院、幾疊沉甸甸的譜牒,更有其文化所在、精神所在。澤州商人精神不僅是古代澤州人的精神支柱,更是當代晉城人須臾不可遠離的靈魂。


 

澤州商人有強烈的進取心。明清澤州商人稱雄國內商界五個多世紀,靠的就是這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業。他們不畏艱辛,敢冒風險,拉著駱駝,千裡走沙漠;冒風雪,犯險阻,北走蒙藏邊疆;橫波萬裡浪,東渡東瀛,南達南洋。經商意味著漂泊,山嶺跋涉,舟中悶坐。四時風餐兼露宿,三餐茶飯伴愁眠。更有甚者,是他們在經商途中充滿了風險。虧折、賠本,當然是從商難免的“功課”,而身家性命也時有不測的危險。

開拓、進取、敬業成就了澤州商人,而勤奮、刻苦、謹慎又是澤州商人具有的良好品德。清人何秋濤《朔方備乘》卷46稱:“所有恰克圖貿易商民,皆晉省人,商民俗尚勤儉,故多獲利。”尤其往來於“茶馬之路”的商人,販茶於福建、湖南,銷售於大漠之北,千山萬水,穿沙漠瀚海,夏則頭頂烈日,冬則餐冰飲雪,“饑渴勞病,寇賊蟲狼,日與為伴”,年復一年奔波於商途。尤其經商於新疆、蒙古、俄國、日本的澤州商人,更要通過語言和生活習慣障礙,沒有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難以稱雄於商界的。


 

澤州商人以誠信為原則。孔子有言:人無信不立。說的是做人必須講誠信。澤州商人把這一原則也運用在了商業經營中,這就是澤州商人的“上帝的准則”。澤州商人從來不做“騙了老張騙老李”的“一錘子買賣”,他們誠集優質貨,誠待天下客,以優質的“貨真”和物有所值的“價實”服務於社會,集腋成裘,把生意做大。

澤州商人所到之處,以關公為偶像,尊為財神,到處建關帝廟,關公成為澤州商人心目中誠信忠義的化身。要求各商號烙守“誠信仁義,利從義出、先予後取”的正道。不做法外生意,凡事以誠待之。即便與同業往來中,也既保持平等競爭,又給予相互支持與關照。

清代澤州人王文宇在河北保定完縣做生意,與一個叫葛東崗的人交情深厚。葛東崗有個兒子尚未成年,他怕其子敗家,就悄悄地把800兩白銀交付給王文宇代為保管。葛東崗去世後,王文宇將葛東崗的兒子培養成人,並幫助他立起家業,才把葛東崗遺留的白銀全數交給他。

 

誠信作為人類社會進步的象征,作為一種社會公德,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澤州商人有濟世救人的社會責任感。澤州商人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凡地方義舉,象修橋、鋪路、建寺、修廟等等,澤州商人無不解囊捐助;其中不泛泰來號獨修火神廟的豪氣,也不泛澤州商人大大小小商號流在碑刻石碣上的芳名。據史料載,明清山西商民捐銀占全國捐銀的37%。捐輸之頻,數額之大,為全國各省之首。清人徐繼畲說:“晉省前後捐輸已至五六次,數愈千萬。不僅在晉城,全國到處都有澤州商人的功德碑。

如今,澤州籍台商郭台銘慷慨捐助社會公益事業,他的身體裡流淌的就是濫觞於澤州商人濟世救人的滾燙的血!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晉城各界特別是企業家踴躍捐款,又一次為澤州商人的精神做了最好的注解。


 

澤州商人有和諧的團隊精神。隨著商業競爭的日趨激烈,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維護自身的利益,澤州商人的商業組織開始出現,其重要標志就是會館的設立。澤潞商人在全國許多地方設立會館,形成若干商幫,至今在北京、洛陽、南京、陝西等地都有潞澤商開設的會館。在崇尚信義、重商立業的創業思想指導下,在“義”和“利”的問題上,他們以商會的名義制定行為規范,主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他們將山西老鄉關雲長尊為財神,以其信義教育同行,以其武功希冀保衛自己的商業利潤。有關史料中就有很多不惜折本虧賠,也要保證企業信譽的記載,以致各地百姓購買澤州商人的商品,只認商標,不還價格。

澤州商人重視與社會各方的和諧,尤其與同行既保持平等競爭,又相互關照。他們不亂交友,經過了解,認為可以共事,才與之銀錢來往,否則婉言謝絕。合作過程中即使無利可圖,也不中途絕交。

以商會的名義、靠團隊的力量規范澤州商人的行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化解同行間的矛盾,這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澤州商人自古有愛國精神。明朝初建,北境未安,漠北蒙古時時入犯,明政府不得不在北方沿邊駐扎重兵。為解決軍糧問題,政府制定開中法,號召商人輸糧於邊,政府發給鹽引,到內地支鹽行銷。這是鞏固邊防、保衛國土安全的一項重大政策。不少澤州商人千裡迢迢不辭勞苦,運糧輸邊。他們能夠將個人逐利與赴國急難結合起來。明中葉的抗倭斗爭中,他們或者捐資築城,募勇抗倭;或者出謀劃策,領導抗倭;或者棄商從戎,直接深入殺敵戰場。到了近代,為了抵御外國入侵,澤州商人也踴躍捐資。凡此種種,無不體現出澤州商人的愛國精神。




這,就是澤州商人的“商性”。“商性”如個性;“商性”如人性;“商性”是人性、個性在商業舞台上的自然的、烙印式的展示。在“商性”浸淫上濃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後,就鑄就成一種商魂。



今天,當我們伴著落日的余輝,回望遍布晉城鄉間那一片片青磚布瓦、雕梁畫棟的豪宅老屋脊剎上升騰的的霞光時,那,分明就是一種蕩氣回腸的魂!一種感悟歷史、啟迪後人的澤州商人不朽的商魂!

(來源:微信公號“老晉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