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南陽董作賓故居大修主體完工

南陽董作賓故居大修主體完工

日期:2016/12/14 11:58:04      編輯:古代建築

董作賓故居大修主體完工。李 賓 攝

    一直備受市民關注的董作賓故居大修工程進展順利——其主體工程昨日完工,全部修復工作預計6月下旬結束。

    董作賓是從南陽走出的大家——他主持了第一次殷墟科學發掘,成為中國考古學主要奠基者之一;他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鑿破鴻蒙使散亂的甲骨連綴起殷商史……董作賓故居是南陽近現代史上的代表性建築,歷經百年歲月破舊不堪,為此我市於3月開始對其大修。

    董作賓故居位於城區工農路,這個古樸的四合院裡走出了一代甲骨文大師——1895年,董作賓就出生在這個院落。其父董士魁年輕時來到南陽經商,買下這處院子開了個雜貨店,結婚生子定居下來。十一二歲時,董作賓迷上了篆刻,經常到雜貨店對面的刻字店玩耍,討學刻字技法,借閱《篆字匯》。

    天資聰穎、好學勤奮的董作賓引起了著名教育家張嘉謀的注意,他將董作賓帶到開封、北京等地學習工作,並將其引薦給著名古史專家、北大教授、唐河人徐旭生。徐旭生推薦董作賓到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作旁聽生,之後被錄取為研究生,1924年畢業。此後,董作賓先後任福建協和大學國文系教授、中州大學文學院講師、北京大學國學門干事、中山大學副教授,並與著名學者傅斯年等人相識。

    1928年董作賓因母親病重回到南陽,任省立南陽中學國文教師。這年秋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董作賓被聘為編輯員,隨即主持了第一次安陽小屯殷墟發掘工作。由此開始,董作賓把一生獻給了“甲骨學”,並成長為聞名海內外的大學者……

    文化地標即將重煥光彩

    因年久失修,董作賓故居存在嚴重漏雨等狀況,本報曾刊發多篇報道予以關注。今年3月,我市開始對其大修。

    “董作賓故居嚴格按照‘修舊如舊,恢復原狀’的原則進行維修,對酥鹼嚴重、有安全隱患的牆體局部或整體拆砌恢復,對破損嚴重的屋面全面維修,對柱梁結構改變的按原有結構進行恢復。”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大門倒座、過廳、南北廂房、正房等20余間房屋的主體已基本完工,全部修復工作預計6月下旬結束,修復後的董作賓故居將恢復清末民國時期青磚青瓦的歷史風貌。

    “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廂一院,無不承載著南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市文物保護志願者協會會長李君說,董作賓是南陽文化最為醒目的符號之一,董作賓故居更是南陽近現代的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是珍貴的不可再生的人文資源。“董作賓故居周邊有張嘉謀故居、王府山等文物建築和文化名人故居,其修復後將這些文物資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起來,可以形成南陽一處新的人文景觀鏈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