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白垩紀鳥類足跡化石現“恐龍之鄉” 尚屬國內首次

白垩紀鳥類足跡化石現“恐龍之鄉” 尚屬國內首次

日期:2016/12/15 15:07:20      編輯:古代建築

    號稱“中國恐龍之鄉”的東陽,前些天在蓮花山上發現了6塊恐龍腳印化石,與此同時發現的還有多塊鳥類腳印化石,其中一塊腳印特別清晰。 

    現在,經過地質專家實地考察後初步認定,這是晚白垩紀鳥類足跡化石,在國內是首次發現。

    昨天,東陽市博物館館長陳榮軍說,從腳印上可以看出鳥的行進軌跡——當時,它停下來捉泥土上的蟲,“這在考古界難得一見。”

    腳印化石的形成條件非常苛刻,這些鳥類腳印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專家分析,東陽海鑼巖山、蓮花山上發現腳印化石的地方,在8500萬年前是淺灘,恐龍、鳥類從這裡走過留下了腳印,經過日曬變硬,並馬上被泥沙覆蓋沉積。數百萬年後,淺灘上的泥土變成堅石,腳印也就成了化石。

    中國地質科學院古生物中心主任、研究員季強認為,鳥腳印化石的發現,對鳥類的早期演化和生活習性、古地理分布和古氣候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從全球范圍來看,早白垩紀、古近紀的鳥類足跡化石發現較多,晚白垩紀的鳥類足跡化石卻很少發現,這一時段幾乎是個空白點。”

    東陽市博物館把這些標本作為館藏,下個月將展出。

    季強說,如果誰在蓮花山附近,找到了有像筷子般粗細的骨骼狀的石塊,要及時向文物部門報告,因為它很可能就是晚白垩紀的鳥類骨骼化石。

    名詞解釋

    白垩紀(距今1.37億年~6700萬年):大陸之間被海洋分開,地球變得溫暖、干旱。開花植物出現了,許多新的恐龍種類也開始出現。最早的蛇類、蛾和蜜蜂以及許多新的小型哺乳動物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

    古近紀(大約距今6550萬年):在大陸內部海侵范圍顯著縮小。由於地殼運動的結果,開始奠定了許多山系的雛型。哺乳動物迅速輻射演化,除了適應陸地生活的多種方式外,還出現了天空飛翔的蝙蝠類和重新適應海中生活的鯨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