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可持續發展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期:2016/12/14 10:55:21   編輯:古代建築
國際博物館協會理事蔣奇棲
2015年5月18日是第39個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提出以“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博物館”(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為主題。這一主題強調了博物館在提升公眾認知中的作用:可持續發展中的社會要求更少的浪費、更多的合作以及建立在對生態更多尊重基礎上的資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對於如何理解及解讀這一主題,中國文物網采訪了國際博物館協會理事蔣奇棲博士。
中國文物網:2015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致力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您如何理解這一主題?
蔣奇棲:我認為,首先“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個命題裡包含兩個最重要的基本含義。一是人類本身的可持續發展,二是自然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為正是人類與自然構成了社會與環境。那麼博物館作為人類文化的聖殿,對人類自身與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擔當著極為重要的責任,同時博物館也是可持續發展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文物網:博物館該如何致力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博物館對於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擔當的責任主要有哪些?
蔣奇棲:我認為,博物館對於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擔當的責任主要包括:
一、提升人類的知識與智慧,加深不同文明的互相了解,促進文化間的溝通與和解。利用博物館的文化與教育屬性影響社會大眾,引導大眾的文化價值觀念,提升人類知識的延續性與社會文明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展示日趨嚴重的自然與環境問題,喚醒人們對我們生存環境的正確認識與更深的思考。讓大眾通過博物館認識到我們的環境危機,從而教育影響大眾要扭轉環境危機,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型社會。
中國文物網:中國博物館協會市場推廣與公共關系專業委員會在2015年國際博物館日期間有什麼樣的活動計劃?
蔣奇棲: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市場推廣專委會將在活動主場城市石家莊進行一系列有關“2016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簡稱“博博會”)的宣傳推廣活動。主要包括2016“博博會”宣傳材料的發放以及有關“博博會”項目的研討會等。
作為國內唯一國際性博物館及相關行業與產品的大型展會。“博博會”從12年開始由市場推廣專委會負責承辦,所以借5•18國際博物館日這個國內、國際文博同仁齊聚一堂的機會。專委會也將會大力宣傳2016“博博會”的相關會議及展覽活動內容, 介紹“博博會”的優勢及亮點,推廣“博博會”品牌。充分發揮,彰顯市場推廣專委會的職能所在。
專家介紹
蔣奇棲,牛津大學考古系博士。國際博物館協會理事、中國博物館協會市場推廣與公共關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易拍全球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