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一個畫家的夢境上裡

一個畫家的夢境上裡

日期:2016/12/16 18:04:48      編輯:古代建築
 2009年5月,劉克銀來到上裡古鎮寫生。
    這次采風,圓了劉克銀十多年前的一個夢。
    一座古鎮,被包圍在綠樹紅花之中,仿佛人間仙境。一條小河貫穿整個小鎮,山泉源源不斷流入河中,河水清澈見底。沿河的參天古樹下茶館一個接著一個,排成了一條長龍。
    商鋪的布旗招牌五顏六色布滿整個街道,把那些木質結構的房屋裝點得別有一番情趣……
    “這分明就是我當年的夢境。”踏進古鎮那一刻,眼前桃花源般的古鎮景致,讓已近花甲之年的劉克銀“心動”了,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地方。
    隨處皆能入畫!
 世外桃源的寧靜

    在古鎮,嗅得到一股醉人的鄉村風味。小鎮也處處散發著悠悠的斑駁歲月。
    入住在一家依河而建的私人旅店。
    夜幕低垂,河水如鏡,將周邊的山影倒映在河裡,月光之下,劉克銀和采風的老師們欣賞著夜色,晚風不時送來主人家種的柚子花香,品味著蒙頂綠茶,睡意全無卻有了作畫的靈感。
    第二天清晨,推開窗。
    豆漿、豆花的叫賣聲,小狗在主人身後搖尾。
    古鎮的早晨空氣清新,劉克銀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韓家大院買張大嫂磨的豆漿,“她告訴我她的豆漿是用一口百年老井裡的水磨出來的,井水甘甜清涼。”
    一路走來,在離早市不遠處就有一片誘人的水田,水田映著天光,平滑如鏡,特別耀眼。
    田埂蜿蜒而輕柔的曲線與埂上直立挺拔的電桿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遠處的綠樹掩映在晨霧之中,晨霧穿透了叢林,淨化了白色的農捨。“這裡的早晨是那麼多姿多彩,這裡的人們是那麼勤勞善良,對久居城市的人是一次徹底的心靈洗滌。”劉克銀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背著背篼的、挑著擔子的、提著籃子的,人們從四面而來,聚集在鎮口一個集市上,鮮竹筍、山藥、土煙、瓜果蔬菜、雞鴨魚肉,有買有賣,好一派早集的繁榮景象。
    沿河而上,輕紗般的晨霧把遠處籠罩得一片朦胧,微風伴著清新的空氣不時向你撲來,一勾新月還掛在天邊不肯離去,但處處都可看到在河邊洗衣、淘菜的人。
    擺好畫架,調好色板。
    人在畫中,景在紙上。
    劉克銀把眼前的景致,統統收入畫中。
    很快,一位浣衣的紅衣少女進入了他的畫裡。

自然淳樸的民風 

    被譽為“報刊畫家”的劉克銀自學畫畫,隨心所欲,無宗無派。
    對他而言,藝術的可貴之處在於用自己的語言表現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傳達自己認識的世界。
    “春並非皆綠,秋日也不都黃,不管用什麼形式,無論你是什麼畫種,皆以道出真情為上。”
    古鎮的景致能觸動他的創造靈感,讓劉克銀“道出真情”。
    一座座形態各異的石橋橫跨小河兩岸,岸邊的樹木遮天蔽日,小鎮有一個最有趣的故事——“二仙橋”來歷,使他感受頗深。
    不管是神仙也好,前輩也好,他們用辛勞和智慧建造了一座座石橋,更造就了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是蜀中難得的一方淨土。
    “到了這個古鎮,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少了一份城市的繁雜喧囂,多了一份寧靜安詳、恬淡清新,少了一份勢利浮華,多了一份淳樸熱誠、親切率真。”
    在這裡,劉克銀覺得,無論走到哪裡,遇到的老鄉都主動和你打招呼,給你介紹哪裡的風景好看,哪裡曾經發生了什麼故事,請你到他們家去坐坐。
    在上裡的幾天裡,令他最為感動的是一次在野外寫生,一位大娘從她家裡給劉克銀端來一杯香噴噴的熱茶,茶是他們自家種的。畫完後一家老小都請劉克銀到他們家去吃飯,桌上擺滿了飯菜,有自己殺年豬做的臘肉,家養的土雞湯,自己種的原生態蔬菜瓜果,味道好極了。
    鄉人的樸實與熱情,都融入到他的畫裡,這一組反映民風民俗的畫,劉克銀取名“清涼世界”。

我把蜀鄉入畫圖

    劉克銀總是用畫筆把蜀鄉的美景印在畫板上。
    今天他將目光聚焦上裡這片水彩揉成的世界,用勃發的靈感畫出水墨世界的精彩斑斓。
    翻閱劉克銀的大小畫冊,作品涉及川西風物,人情四季;畫面流淌巴蜀骨血、畫者個性。
    在《我話我的畫》一文中,劉克銀對自己的創作有這樣的感悟:藝術的源泉是無窮盡的。我畫的這些蜀鄉水粉小景,除了到大自然去領略自然的神奇,還有那些淳樸、善良、默默勞作的父老鄉親,每一個細節都滲透於我心靈的深處。
    不少伯樂對劉克銀的創作贊不絕口,對他的畫鐘愛有加。
    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薛永年認為:“劉先生的畫是用現代人的意識圍繞水彩這一畫種,把現代人的思想與中國畫的傳統很好的結合起來,這的確是一大突破。”
    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翟墨在觀看了劉克銀的畫後,贊歎劉克銀,“創造了一種既不是傳統水彩畫,又不是典型水墨畫、油畫的一個新畫種。”
    劉克銀徹底打破了水彩、油畫、版畫,甚至中國畫的界限,許多同行評價他的作品“尺幅小品意境新”,“四面八方野香來”。他的畫作也多次在全國各種報刊畫冊上發表,多次舉辦各種畫展。
    劉克銀的畫多以水彩、水粉為材料,或輕描淡寫,或潑彩如雲,其間都洋溢一種明亮與鮮活。
    他說:“我崇尚友善、平淡、天真,一切順其自然,瓜熟蒂落。”劉克銀身上有一種明顯的叛逆精神。
    有幸讀到劉克銀先生幾本畫冊,其中一本尤為精致,巴掌大小,每一幅圖下都配有國內知名作家、詩人或評論家撰寫的賞析文字。
    “輕風斜影詩意濃”或輕描淡寫,或潑彩如雲。
    一片風景是一個心靈的世界。離開上裡,留下許多的美文美畫,畫家說,“我還會來這裡,這裡給了我太多的創作感悟,也許雅安還有更多的美需要我去發現,需要我用畫筆去展現。”記者 舒玮
    劉克銀,四川營山人,什邡市輕工業局美術設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1999年,雲南“昆明世博會”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春、夏、秋、冬”組畫選入“貴賓廳”掛陳。2000年,曾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先後在《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美術報》《中國水彩》發表,“荷趣”、“鄉集”等作品,被《今日中國美術》《中國水彩史》選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