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擱淺”三年多之久的南京南捕廳項目即將重新啟動。記者昨天從白下區獲悉,重啟後的南捕廳項目,將以保護、傳承和展示老城南元素、南京元素和江南元素為主旨,將這一地塊打造成有著豐富內涵的歷史文化街區。
剩余1350戶拆遷戶將動遷
“南捕廳街區歷史風貌保護與更新”項目東起中山南路,北靠千章巷、泥馬巷,西臨鼎新路,南至升州路,這片傳統的民居片區總占地面積約16.8萬平方米。南捕廳項目於2009年3月,由白下區房地產拆遷有限公司實施拆遷,同年9月,受“專家保護老城南聯名信”等事件影響而停滯,目前該項目“擱淺”已達三年之久。
白下區征收辦副主任劉秀剛介紹說,南捕廳一帶的房屋年久失修、結構老舊,水、電、氣等生活基礎設施陳舊,現場安全隱患嚴重,居民生活居住條件非常惡劣。為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條件,提升地區市容形象,南京市已將南捕廳地塊納入“動遷拆違、治亂整破”專項行動的重點動遷范圍。目前南捕廳項目剩余的拆遷戶有1350戶,擱置三年後將重新啟動動遷。該區已准備3000套保障房,將全力安置好南捕廳項目涉及到的拆遷戶。
將展現江南民俗民居風情
明朝定都南京後,朱元璋從全國各地遷來工匠10萬余人,以“前店後坊”的形式構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著名手工業集聚區——“明代十八坊”。南捕廳歷史街區將根據“明代十八坊”的歷史淵源,打造“江南七十二坊”,復興明清以來該區域的江南文化精髓,展現南京老城南最有文化底蘊的街巷以及獨特的江南民俗民居風情。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南捕廳歷史街區目前已經建成昆曲坊、國香坊、電影坊等特色文化坊,未來還將根據“中國*江南七十二坊”創意策劃,圍繞琴棋書畫文化特色,將這裡打造成歷史文化街區,吸引當代文化名流聚集於此。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發起成立的江南文化名人會、江南文化論壇以及江南書畫院、城市慢文化研究中心等也將設立於此。
在突出南捕廳歷史街區文化底蘊的同時,該項目也將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比如該區域內的南京釀造廠,將改造成青年時尚賓館。
在未來的改造中,南捕廳項目的格局也許會發生變化,但評事街、绫莊巷等老地名將會全部保留下來,還有111處老房屋也將得以保留。
■鏈接
清代南捕廳是緝捕衙門
清代南京城內有南捕通判衙署(簡稱南捕廳)和北捕通判衙署(簡稱北捕廳)兩個專門從事緝捕工作的衙署。東起府西街、西接绫莊巷的南捕廳負責轄區內陸上的緝捕工作,位於府北土街口的(今中山東路、洪武路口的舊稱)北捕廳則負責水上緝捕工作。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南捕廳的建築物毀於太平天國。1872年重建,清末實行新政時,又在此設立警察局。抗戰前夕,南捕廳舊址房屋已蕩然無存,但以此命名的老街巷卻保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