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說爾的家正在忙著“裝修”自家的房子。 (上接第一版)
阿說爾的告訴記者,房子裝修好了,他還要重新添置一些家具,這樣才跟“新”的房子搭調。但是時間很緊,他還要趕回武漢去打工。
阿說衣布的火把節
接近中午了,阿說衣布頂著陽光沿著公路走下來,他說要去找在縣城上班的阿媽。
19歲的阿說衣布也是剛剛打工回來,在廣州的一家電子廠裡,阿說衣布在生產手機的流水線上工作了1年多,每個月有近2000元。他說8月份想去山東,一個堂姐在那邊干得不錯,他也想去碰碰運氣。
前一天晚上,阿說衣布參加了村裡的火把節,大家打著火把熱鬧了一圈,在壩子上擺上音響,一起跳舞,然後幾個朋友喝了點酒。他說跟這些朋友好長時間沒見了,以前一起讀書、玩耍時,大家都還像個孩子,現在一見覺得大家都成熟了,回來都是講在外打工的事情,城市裡的見聞。
阿說衣布說,以前有些玩伴連漢語都不會說,回來以後都說普通話了。“而且普通話說得好,因為至今他們還沒有學會四川話”,阿說衣布呵呵地笑起來。
“還有什麼活動嗎?”
對於記者的這個提問,開朗的阿說衣布卻有些腼腆起來,這個年輕小伙子有些遲疑,但還是直接地說去約會了。
阿說衣布說,約會的女孩是他以前的初中同學,一個村的,這兩年也是在另一個城市打工,兩個人邀約了回來一起過火把節。
“昨晚確定了關系”,阿說衣布有些害羞地說。
有些朋友也沒有回來,打工在外,村裡的年輕人沒有以前多了,阿說衣布說,其實在外面還是很想家,特別是過火把節、彝族年的時候,只是回來一趟舟車勞頓,也不好請假。
“要掙錢就沒那麼自由了”,這個開朗的小伙子說著又爽朗地笑起來。
吉米鐵子的美好願景
這個老支書看起來不善言辭,但說起村裡的情況,卻能滔滔不絕。
吉米鐵子和村會計沙馬說各坐在一起,講起村裡的歷史和發展,兩個人思想激越。
“三房改造基本上干了一半了,完成任務是沒有問題”,吉米鐵子說,這次建設項目包括房檐、牆型的美化,還有入戶公路的建設,以及部分村民沒有使用上沼氣池的,這次也將一並補上。
沙馬說各說,1997年一組建成了通村公路,2006年,三組、四組建成了通村公路,2009年,一組到二組的通村公路也已經建成。這一次的新村建設,將進一步改善村裡的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
對於卓古村的經濟發展,吉米鐵子認為,以卓古村的條件,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是比較合理的,如今這兩項產業都已經逐漸起步,並且初現效益。
吉米鐵子和沙馬說各帶著記者走進卓古村4組的阿說裡古家。阿說裡古的四合小院裡,一面是住房,一面是牲畜圈捨,另一面是廚房,房屋修繕整齊,打掃得干干淨淨。在阿說裡古家的圈捨裡,除了養著4頭大豬外,還養了20多只閹雞,“現在閹雞價格很貴,一只雞就要值一兩百元。”沙馬說各告訴記者。
吉米鐵子告訴記者,如今,縣上正在規劃在卓古村建立1000畝核桃基地,這將是村裡未來的發展主導。另一方面,村裡也在大力發展花椒種植,目前也已初具規模。養殖業是村裡實現農民增收的另一重要途徑,現在村裡家家戶戶都養有一定數量的羊、牛、豬。“現在村民收入好多了,年輕人出去打工,年長點的在家種地、養牲畜。”沙馬說各補充解釋道。
事實上,卓古村很早就在嘗試致富的途徑,早在1997年,村裡就嘗試種過烤煙,但因為地質和氣候原因,效益不好,最後只好作罷。
而核桃花椒種植,也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種植,一開始,村民們並不積極,但隨著效益的呈現,如今,村民已經開始自覺往自家地裡種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