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廣西清代古屋年久失修成危房

廣西清代古屋年久失修成危房

日期:2016/12/14 12:01:01      編輯:古代建築

瀕臨垮塌的清代古屋。

   一場突然而至的暴雨下了一整天,位於金城江區拔貢鎮貢維村拔貢屯的一處清朝乾隆年間的房屋突然坍塌,房屋橫梁斷裂,屋頂大片坍塌,掉下的瓦片、泥磚還將大門堵住。所幸房屋倒塌未造成人員傷亡,鎮政府工作人員已在現場拉起了警戒線,防止村民靠近。但危房的左側,目前仍居住著一戶人家,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大雨突至老屋房頂大片坍塌

    記者接到群眾爆料稱,拔貢鎮貢維村的一間清代年間房屋倒塌。記者來到現場看到,古屋附近已拉起了警戒線,房屋牆上貼著標語“危房請勿靠近”。從遠處看,這座清朝年間的建築外牆保護得較好,清磚黑瓦保留了清朝時的建築風格,房檐上雕刻的龍鳳圖案依然清晰可見,顯得特別氣派,可以看出屋主在清朝時是一戶大戶人家。古屋大門也保存得較完好,從正面看,幾乎感覺不到是一棟危房,除了牆壁縫隙有多處開裂。

    古屋有兩個門,正大門和左側的一扇小門

    記者試著推開大門往屋內走,卻發現推不動,原屋主覃正權介紹說,可能大門被落下的泥土堵住了,打不開。記者隨後跟隨覃正權爬到屋後,只見屋後雜草叢生,後圍牆已完全坍塌,正堂屋頂的承重木梁已斷裂,屋頂瓦片掉落了大半,屋內地板上堆滿了各種木塊、磚頭、瓦片。

    雖然房屋右半側屋頂幾乎已全部坍塌,但房屋左側保留得還較好,目前還住著一戶人家。記者從左側門進入老屋,只見屋內昏暗潮濕,地板黏糊糊、滑膩膩,屋頂仍不時有雨滴飄進,白天如不開燈,幾乎只能摸黑行動。據村民介紹,屋內住著一個40多歲的單身漢,名叫覃志全,他的老母親目前和他的2個弟弟擠住在古屋附近的一間瓦房內。因家庭貧困,房屋緊張,3兄弟目前都還沒有結婚。雖然政府多次動員,他仍不願從古屋搬出來。覃志全說,他跟兩個老弟向來和不來,況且他老弟房子也很小,跟住也住不下。拔貢鎮政府提議,貢維村沒有地方安置,但鎮裡有個敬老院,有地方可以讓他住,可是他又不願意去。

    古屋所在地理位置絕佳,靠近大路邊,可謂是貢維村的“交通要道”,而屋前狹窄小路,正是平常村民們進出干活的必經之路,雖怕一不小心房子突然倒塌或者被掉落的瓦片、磚塊砸中,他們仍然不願意避開古屋繞道而行。之前拔貢鎮欲砌磚頭攔路,不給村民過路及小孩靠近房,以防不測,但村民意見相當大,堅決反對和阻撓。為此鎮裡多次向上級反映,要求及時撥付經費予以維修,以徹底消除安全隱患,但問題始終懸而未決。

    古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住戶曾多次申請資金修復

    據拔貢鎮文化體育與廣播電視站站長潘干文介紹,這座貢維的覃氏民居,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占地150多平方米,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2012年,該古屋被列為金城江區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古建築”名冊。早在土地改革時期,覃氏民居的產權被分給3戶人家。幾戶人家就圍繞覃氏祖屋進行改建,用磚牆將祖屋隔成3個隔間,夠3戶人家居住。由於建築年代久遠,蛀蟲危害,近年來,古屋柱子和橫木已嚴重腐朽,破損嚴重。

    由於危房隨時坍塌,在政府的動員下,房屋右側兩戶人家已先後搬出,只有左側的一戶人家還堅持在此居住。搬出的覃家會、覃正權兩家,分別在覃氏祖屋附近,蓋起了兩棟水泥樓。



    去年2月,3戶人家向政府申請資金,要求對祖屋進行修復或重建。

    潘干文稱,因為鎮裡資金緊張,沒有能力對老屋進行修復,但已經向上級主管部門打報告反映情況。目前鎮裡首要的工作就是動員還住在危房內的村民先搬出來,並對房屋做好安全警戒、提示工作,讓群眾繞道而行。

    今年48歲的覃正權稱,自己的爺爺以前給這戶地主家打了一輩子的工,所以土改時期分到了其中的一間房子,自己就在這裡出生長大。由於年代久遠,橫梁逐漸腐朽老化,屋頂瓦片掉落嚴重,以前晚上睡覺時總是提心吊膽。後來,他獲得危房改造的指標,並多方籌措資金,在祖屋旁建了一棟3層樓高的水泥樓房。去年3月,他終於告別百年老宅,搬進了新房。

    雖然搬離了祖屋,覃家會、覃正權每天仍到祖屋周圍轉一轉、看一看,查看房屋破損情況,並嚴防小孩在附近玩耍。而他們為了預防村民靠近房子,遇到突發事故,還在古屋牆上張貼“預防告示”。“如果有村民挨砸了,肯定會先來找我理論的,我不得不小心啊,今天雨下得特別大,右邊房頂又垮了一半。我想覃志全家的房頂估計也撐不了多久啦!”覃正權面色沉重地說。他希望上級部門能盡快撥付資金,對這座有200多年歷史的老屋進行修繕和保護。

    文物部門回應:資金緊張,無法及時修繕,動員住戶先搬出來

    金城江區文廣局局長覃宇雷回應稱,因為拔貢覃氏民居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沒有專項的保護資金,而目前區裡財政緊張,暫時沒有資金來對其進行修復。去年局裡接到拔貢文廣站申請10萬元的修復資金報告後,就及時向區政府反映情況,申請撥款修繕,但一直沒有批下來。

    覃宇雷稱,目前該區共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個,都沒有專項保護資金,就是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河池鎮的紅軍標語樓,區裡每年撥付下來的保護資金也不到1萬元。該區的文物保護,目前還存在很大的資金缺口。

    覃宇雷建議,因區裡資金緊張,鼓勵村民自籌資金對房屋進行修復。文廣局已和拔貢政府溝通協商,動員危房內的住戶先搬出來,找地方安置,並對危房做好安全警戒、提示工作,首先確保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