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七色花牆體彩繪在中國古建築彩繪的發展中已經講了古建築彩繪在各個朝代的發展,現在擁有一批屈服專門繪畫古建的優良隊伍,曾接過省人大常務委員會的天花古建彩繪,趵突泉長廊、白雪樓等地彩繪工程,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古建築彩繪的主要分類。
蘇式彩畫——起源於江南蘇杭地區的民間畫法,乾隆年間傳到北京,演變成為當時普遍采用的園林彩畫形式。蘇式彩畫的特點是色調以紅、黃、白等暖色或中性色調為主,繪畫內容大多受江南風光和絲綢織錦影響,布局上多采用分段布圖法。蘇式彩畫的線條旋子彩畫——是清代官署、寺廟,祠堂,陵墓的專用彩畫。旋子是一種枝蔓很豐富的草花,旋子彩畫就是以旋子花為模型進行構圖,繪制的花紋稱之為旋紋。旋子彩畫的等級劃分非常嚴格,而這種等級主要依據圖案的用金量來確定。
和玺彩畫——是清代檔次級別最高的形式,僅用於宮廷建築。和玺彩畫的用金量很大,主要線條均瀝粉貼金,並以青、綠、紅等顏色襯托,給人以華麗炫耀的感覺。和玺彩畫根據各部位所畫內容的不同又分為金龍大金青彩畫——在金青彩畫等級中地位最高,它的截頭圖案紋樣和空子內的山水人物花鳥、及椽頭柱口等部位,都是用紙筋泥堆塑起來的,行話叫“堆金”做法,多見的形式有堆金人物、堆金山水等。這種做法是清代山西晉中一帶匠師特有的工藝,考察現今存留的清代建築,除山西以外的其它地方尚未見到,可算是我國古代建築彩畫中的一朵奇葩。
二金青彩畫——在金青彩畫等級中位居第二,比之於大青金彩畫,它減少了高難耗工的堆金工藝,只限於常規的立粉貼金作法。在清代中國建築彩畫中,無論是皇家、官式或民居彩畫,立粉貼金作法都普遍被采用。其中的等級是以工藝的繁簡、貼金量多少來區別界定。
二金青彩畫中的空子一般是在窩金底上繪制三蘭三綠人物、山水、花鳥、博古等。三蘭三綠畫法僅限於山西境內,其高超的工藝裝飾手法堪稱古代彩畫工藝的又一絕活。
小金青彩畫——在金青彩畫的工藝難度低於二金青,表現在版面上比二金青少了許多立粉貼金工藝。但工藝等級的降低並不等於制作水平也降低,比之於大金青、二金青彩畫,小金青雖沒有金碧輝煌之氣,卻憑添了許多儒雅淡逸。
五彩漢紋錦彩畫——又分上、中、下五彩,五彩與金青彩畫的區別主要在於用金與用色上。
金青漢紋錦彩畫的用金量大,用色以青綠為主,幾乎不用紅紫等色(有時小金青局布用一點)。而五彩漢紋錦彩畫用金量大幅度減少,除青綠主色之外,還采用紅、黃、紫等顏色。比之於金青漢紋錦彩畫,五彩漢紋錦彩畫又顯得華麗活潑了許多。
刷綠起金彩畫——在清代山西晉中的民居內大量存在,是一種廣泛用於普通民居內的簡易彩畫形式。刷綠起金彩畫等級雖低形式卻別具特色,從最簡單的挽頭子拉線起源,最終發展演變成一種獨立的彩畫類別。
山西蘇畫-——與正統的蘇式彩畫有很大的區別。相傳正宗的蘇式彩畫是從蘇州傳到北京的,而蘇州彩畫卻並非北京正宗蘇式彩畫的形式。同樣,山西蘇式彩畫也是被地方化了的蘇式彩畫。
和玺、龍鳳和玺和龍草和玺等。
漢紋錦彩繪——是清代彩畫中的一個特殊種類,漢紋綿彩繪產生於明末清初,主要流傳山西的晉中、太原一帶。漢紋錦彩繪的出現與晉商有關:相傳明末清初時晉中一富商大起宅院,他要求匠師在描繪彩畫時必須畫出一個人們從來沒有見過的圖樣。匠師們絞盡腦汁設計出種種圖案他均不滿意,後來有位老匠師在漢瓦當圖案中得到啟發,終於繪制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圖案。由於圖案脫胎於漢代花紋,人們就稱它為“漢紋錦”。不論傳說真實與否,漢紋錦彩繪從漢代圖案中演化而來卻是真實和無可置疑的。
隨著時代變遷,漢紋錦彩畫也不斷發展和演進,逐漸形成了山西晉中一帶普遍的彩畫形式。根據不同建築的要求,又陸續衍生出多種形式的工藝種類如金青做法、五彩做法、素式做法等。
漢紋錦彩畫主要表現形式有大金青彩畫、二金青彩畫、小金青彩畫、五彩漢紋錦彩畫、山西蘇畫和刷綠起金彩畫等六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