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南京僅存的萬壽宮明年將對外開放 作為文物古跡

南京僅存的萬壽宮明年將對外開放 作為文物古跡

日期:2016/12/14 12:02:23      編輯:古代建築
    據了解,萬壽宮不只南京有,在古代,它像孔廟一樣遍布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等漢文化圈內的國家。“萬壽”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密不可分,是為了供奉東晉時道教領袖許遜所建。明清的南京工商業發達,南京的萬壽宮曾多達三座,如今只留存六合的一座。

    六合的萬壽宮原名玄真觀,是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六合區博物館所在。萬壽宮始建於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萬壽宮建築本身就是個文物,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氣勢雄偉,與其對面的六合文廟渾然一體。

    在六合區長江路,記者看到,這座古建築兩重屋檐,屋角外伸較遠而上挑,是典型的中國南方古建風格,南京朝天宮古建築群的建築即是如此;與之相對的北方古建,屋角呈現平緩下滑的形態,比如參照遼代建築而建的南京博物院大殿,就是這種北方風格。

    萬壽宮采用磚木結構,外立面紅漆剝落,是六合區境內值得一看的古跡。早在1992年,萬壽宮就公布為南京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後是六合區博物館所在地。但記者了解到,博物館常年不開放,經常性地關閉已至少有3年以上。

    對此,六合區文廣局表示,雖然“掛牌博物館”,但萬壽宮是僅作為過渡性展館,只舉辦臨時展覽,沒有常設展覽,而且萬壽宮院落內存放了歷年在六合出土、征集的石刻,出於安全因素,只在舉辦臨展時開放,平時不開放。而真正的六合博物館已經立項建設,新館預計明年建成。到那時,萬壽宮不再承擔博物館的功能,而是作為一處文物古跡,才能正常對外開放。

    新館有“神器”破案得到漢代木漆器

    六合區文化局介紹,新的區博物館項目位於六合區南門大街,據地鐵站僅300米,預計明年市民、游客就能進館參觀。南京的區縣博物館除了介紹本地的地情史志,還有各自突出的主題,例如江寧博物館因江寧有謝安“東山再起”典故,主打東晉歷史;高淳博物館因境內分布大量西周土墩墓,以及吳國曾在此設濑渚邑,主要展出精美的周代青銅器。而六合博物館建成後,將重點呈現漢代的木漆器。

    歷史上的六合地位顯赫。在春秋戰國時,是楚國在此設的棠邑,為楚與吳、越的國境線。漢代的六合社會經濟高度發展,這從大量出土的漢代木漆器就可以看出。據了解,其中的一些精品就將在六合博物館的新館中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就包括2011年時“1·28”六合潘家花園古墓文物盜竊案件中被追回的一大批文物。

    當時金陵晚報就此案件推出“古墓疑雲”獨家報道系列,轟動一時,引來央視一套、二套播出專題節目關注。警方及時追回藏匿於六合區一小區內的大量珍貴文物,這些堆滿整整兩間屋子的物品中,有國家二級文物19件,三級文物60余件,警方將其定性為南京有史以來最大的盜掘古墓葬案。

    另兩座萬壽宮在哪

    南京曾有過3座萬壽宮,金陵晚報老南京版曾報道,兩座分別位於中正街(今白下路)和評事街的萬壽宮,已經消失了。

    歷史上的中正街是一條古街,現是白下路的一部分。在《白下區文物志》記載:“明代建的萬壽宮在今復成橋東,原東廠之地。清初以明皇城為駐防城,把萬壽宮遷至嵩祝寺,後毀於鹹豐戰火。”根據記載,清末同治年間重建的中正街萬壽宮可以使用黃琉璃瓦,可見其規模與等級不低。據了解,這座萬壽宮民國年間猶存,之後可能因日軍侵略南京而在戰火中焚毀消失。

    評事街,是元明清三朝南京最繁華的商業區。評事街南段的萬壽宮,是城南一座很有名的建築。很多人傳說,這是為祝賀慈禧太後壽辰而興建的,也有人說,這是當年的“江西會館”所在地。不過有人考察後認為,評事街的萬壽宮是拜祭道教神仙許遜的場所,同時也兼江西會館,老百姓可能是因為“萬壽”二字,加上舉行活動時場面隆重,而誤以為是為慈禧祝壽而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