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1987.12 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位於北京西南48公裡處,遺址的科學考察工作仍然在進行中。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中國猿人屬北京人的遺跡,他們大約生活在中更新世時代,同時發現的還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0年到11000年的新人類的遺跡。周口店遺址不僅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而且也闡明了人類進化的進程。
2.甘肅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遺產】
莫高窟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的492個小石窟和洞穴廟宇,以其雕像和壁畫聞名於世,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
3.山東泰山【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莊嚴神聖的泰山,兩千年來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其山中的人文傑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4.長城【1987.12 文化遺產】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御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御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12 文化遺產】
毫無疑問,如果不是1974年被發現,這座考古遺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將依舊沉睡於地下。秦始皇,這個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殁於公元前210年,葬於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圍環繞著那些著名的陶俑。結構復雜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鹹陽的格局而設計建造的。那些略小於人形的陶俑形態各異,連同他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成為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也保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6.明清皇宮:
北京故宮(北京)【1987.12文化遺產】
沈陽故宮(遼寧)【2004.7 文化遺產】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裡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的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
沈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創建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朝入主中原後改為陪都宮殿和皇帝東巡行宮。
北京、沈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
7.安徽黃山【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巖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游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1992.12 自然遺產】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西北部,是由眾多雪峰和中國最東部的冰川組成的山谷。在這裡人們可以找到高山景觀和各種不同的森林生態系,以及壯觀的石灰巖構造、瀑布和溫泉。這一地區還生存著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包括大熊貓和四川疣鼻金絲猴。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1992.12 自然遺產】
武陵源景色奇麗壯觀,位於中國中部湖南省境內,連綿26000多公頃,景區內最獨特的景觀是3000余座尖細的砂巖柱和砂巖峰,大部分都有200余米高。在峰巒之間,溝壑、峽谷縱橫,溪流、池塘和瀑布隨處可見,景區內還有40多個石洞和兩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橋。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觀,該地區還因庇護著大量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而引人注目。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1992.12 自然遺產】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北部,綿延超過72000公頃,曲折狹長的九寨溝山谷海拔超過4800米,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形態不同的森林生態系。它壯麗的景色因一系列狹長的圓錐狀科斯特溶巖地貌和壯觀的瀑布而更加充滿生趣。溝中現存140多種鳥類,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包括大熊貓和四川扭角羚。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12 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中的宮阙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古建築群坐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湖北省武當山麓,在明代期間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築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這些建築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平。
12.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遺產】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孔廟、孔林、孔府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體現在它所保存的文物上。30萬件孔府明清文書檔案是中國為豐富的私家檔案,是研究明清歷史尤其是經濟史的重要資料。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1994.12 文化遺產】
承德避暑山莊,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宮,位於河北省境內,修建於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眾多的宮殿以及其它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末期的罕見的歷史遺跡。
14.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1994.12 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布達拉宮自公元七世紀起就成為××喇嘛的冬宮,象征著西藏佛教和歷代行政統治的中心。優美而又獨具匠心的建築、華美絢麗的裝飾、與天然美景間的和諧融洽,使布達拉宮在歷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幾分風采。大昭寺是一組極具特色的佛教建築群。建造於公元18世紀羅布林卡,是達賴喇嘛的夏宮,也是西藏藝術的傑作。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公元1世紀,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麗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隨著四周其它寺廟的建立,該地成為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許多世紀以來,文化財富大量積澱。其中最著名的要屬樂山大佛,它是8世紀時人們在一座山巖上雕鑿出來的,仿佛俯瞰著三江交匯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稱世界之最。峨眉山還以其物種繁多、種類豐富的植物而聞名天下,從亞熱帶植物到亞高山針葉林可謂應有盡有,有些樹木樹齡已逾千年。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1996.12 文化景觀】
江西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的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系的文化景觀。
17.蘇州古典園林【1997.12 文化遺產】
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四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范。這些建造於16~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18.山西平遙古城【1997.12 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范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19.雲南麗江古城【1997.12 文化遺產】
古城麗江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岖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飽經滄桑,它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20.北京天壇【1998.11 文化遺產】
天壇建於公元15世紀上半葉,坐落在皇家園林當中,四周古松環抱,是保存完好的壇廟建築群,無論在整體布局還是單一建築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間的關系,而這一關系在中國古代宇宙觀中占據著核心位置。同時,這些建築還體現出帝王將相在這一關系中所起的獨特作用。
21.北京頤和園【1998.11 文化遺產】
北京頤和園始建於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戰火中嚴重損毀,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進行了修繕。其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傑作。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部最負盛名的生物保護區,也是許多古代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其中許多生物為中國所特有。九曲溪兩岸峽谷秀美,寺院廟宇眾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為廢墟。該地區為唐宋理學的發展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環境。自11世紀以來,理教對中國東部地區的文化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公元1世紀時,漢朝統治者在城村附近建立了一處較大的行政首府,厚重堅實的圍牆環繞四周,極具考古價值。
23.重慶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遺產】
大足地區的險峻山崖上保存著絕無僅有的系列石刻,時間跨度從公元9世紀到13世紀。這些石刻以其藝術品質極高、題材豐富多變而聞名遐迩,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這一時期的日常社會生活,並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諧相處局面。
24.皖南古村落【2000.11 文化遺產】
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25.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湖北鐘祥市)【2000.11文化遺產】
清東陵(河北遵化市)【2000.11文化遺產】
清西陵(河北易縣)【2000.11 文化遺產】
明孝陵(江蘇)【2003.7文化遺產】
十三陵(北京)【2003.7文化遺產】
盛京三陵(遼寧)【2004.7文化遺產】
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築物巧妙地安置於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百余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2000.11 文化遺產】
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龛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遺產】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於道教名山。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並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都江堰建於公元前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28.雲岡石窟【2001.12 文化遺產】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有窟龛252個,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巅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29.雲南“三江並流”自然景觀【2003.7 自然遺產】
“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裡,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裡, 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裡。
30.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004.7.1 文化遺產】
高句麗項目符合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六個標准中的五項。包括:它體現了人類創造和智慧的傑作;作為歷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漢民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風格獨特的壁畫藝術;它也體現了已經消失的高句麗文明;高句麗王朝利用石塊、泥土等材料建築的都城,對後來產生了影響;它展現了人類的創造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
31.澳門歷史城區【2005 文化遺產】
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
是中國歷史城中極具特色的組合;
是中西方文化多元共存的獨特反映;
是中西生活社區有序的組合;
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
從歷史到今天,“澳門歷史城區”都與居民的生活習俗、文化傳統密不可分。其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2006.7.12 自然遺產】
這一中國稀有的“活化石”動物棲息地,成為中國第32處世界遺產。 大熊貓不僅是中國的國寶,還是全球自然保護事業的標志和“旗艦”物種。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不僅是地球歷史與地質特征研究的典型區域,是陸地、海洋生態系統和動植物演化的典型區域,是自然景觀、美學景觀集中的區域,更是生物多樣性與特有物種棲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
33.中國安陽殷墟【2006.7.13 文化遺產】
相對於寺廟、建築、石窟等可視性遺產而言,殷墟作為中國重要的考古遺址申報世界遺產非常不易,因為很多東西都埋藏在地下,申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次申報成功說明,殷墟在文物保護和展示方面的努力不僅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同時也為中國類似文物的展示和保護樹立了典范。
34.中國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遺產】
喀斯特是發育在以石灰巖和白雲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作為中國唯一參加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自然遺產審議的項目,“中國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區域。
“南方喀斯特”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錐狀喀斯特(峰林)、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坑群等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
35.開平碉樓與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遺產】
開平是中國著名僑鄉,也是聞名遐迩的碉樓之鄉。19世紀末,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排華政策迫使眾多開平華僑紛紛回鄉,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了僑房建設的高峰期。為了防御當時的土匪,開平的華僑和鄉親將碉樓建成了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特殊建築。
“開平碉樓與村落”反映了一個跨國、跨地域的遷移所帶來的文化交流,這種遺產項目在現有世界遺產中還很缺乏。
36.福建土樓【2008.7.7 文化遺產】
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46座福建土樓由六群四樓組成,即永定縣初溪、洪坑、高北土樓群及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田螺坑、河坑土樓群及懷遠樓、和貴樓、華安縣大地土樓群。
這些土樓或方或圓,以圓為主,如珍珠般灑落在閩西南的綠水青山間。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建築,以其神奇的聚落環境、特有的空間形式、絕妙的防衛系統、巧奪天工的建造技術和深邃的土樓文化,令世界矚目。
37.江西三清山【2008.7.8 自然遺產】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中國江西三清山風景名勝區的遺產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內展示了獨特的花崗巖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巖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觀】
五台山此次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經歷了很多“坎坷”,充滿懸念。委員會在否決五台山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價值後,難度很大,很容易給人“先入為主”的印象,但由於五台山當地政府對於五台山作為文化景觀的材料和信息准備充分,委員會最後列出了6條“突出普遍價值”,最終確保五台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