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千年古村“漈頭村” 古風余韻醉游人(圖)

千年古村“漈頭村” 古風余韻醉游人(圖)

日期:2016/12/15 15:55:33      編輯:古代建築

中新網寧德12月30日電 題:千年古村“漈頭村” 古風余韻醉游人

  作者 李松 王東明

  福建寧德境內,有一個名叫漈頭的千年古村,以其秀美風光,及戲劇、科舉、武術、飲食等文化,聞名於閩東北一帶。日前,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行,漈頭村榜上有名。

  據漈頭村民委員會主任張瀾介紹,漈頭村始建於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璀璨的人文景觀,古樸的民居建築。

  走進漈頭,千年古村的魅力盡顯眼前。起源於清道光年間、游鱗結隊、人魚同歡的鯉魚溪,蜿蜒流淌,繞村而過。村中,隨處可見數量頗多、保存完好的古石牌坊群、古民宅群、古墓群、古“聖旨”、古楹聯、古牌匾、古廟、古道、古橋、古祠堂、古井、古樹,古色古香,無不彌漫著古村濃濃的鄉土氣息。

  “蒲山多勝跡,漈水有賢俊”,漈頭村人傑地靈,鐘靈毓秀,文化名人輩出。曾名列屏南“四大書鄉”之首,歷代科舉人士達200多人。“叔侄二進士、父子三貢生”也在當地傳為佳話。

  張氏祠堂內的古戲台上,高亢悠揚的戲曲聲依然回蕩。張瀾告訴記者,漈頭早在明末清初,就有戲劇活動,從最早流行采茶戲、江湖班,到後來平講戲、木偶戲、亂彈戲、閩劇,戲劇在漈頭蓬勃發展;當地民眾多信仰齊天大聖,每年的農歷十月廿七是齊天大聖的生辰,村民們便會自發請戲團前來表演助興,短則一周, 長則半個多月。

  漈頭武術,素有“甲於閩東北各縣”之稱。相傳,二百多年前,泉州南少林“鐵頭和尚”自毀容貌後逃至漈頭村慈音寺隱居,並將一身武藝傳授給了當地村民。此後,漈頭人人習武。據載,明清科舉年間,漈頭村走出了1名武舉人,14名武庠生。

  古巷中,有座農耕文化博物館,面積約2000平方米,展出3000多件實物,吸引了許多專家和學者前來采風。館主張書巖是當地一名退休干部,他告訴記者,辦館的目的是,“讓孩童們感知歷史、讓青年們感受歷史、讓中年人感悟歷史、讓老年人感懷歷史”。

  千年的歷史,給漈頭浸染上濃郁古風,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而村中罕見的水松林、柳杉群、紅娘樹等珍稀樹種,則頗具生態研究價值。村支部書記張書巡表示,近年來不少外鄉人前來旅游,政府打算充分利用這千年的歷史,圍繞科舉、武術、戲劇、飲食等文化發展旅游業,做到保護與開發和諧並行。(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