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汝州之苦

汝州之苦

日期:2016/12/14 21:00:17      編輯:古代建築
很久沒有老家的消息,做為一個地處中部的小小縣級市,沒有東南沿海昆山、蕭山的萬貫家財,也沒有西部三西地區的舉世貧困。汝州這個不南不北的地方出現在媒體上的概率基本為零。在現在的媒體形態下,它的出現大概只能等待負面的新聞了。

許多個世紀前,距洛陽、汴梁(今開封)均不遠的汝州,水陸輻辏,沃野千裡,曾經冠蓋如雲,以“多金”被管仲向齊桓公推薦,至北宋則被選中生產汝瓷那樣華美無雙的稀世珍品。

但正因地理之便和富足,這裡也成兵家必爭之地:武王伐纣、岳飛抗金、李自成起兵、紅巾軍、白蓮教……戰禍連年,加上水旱蝗湯,汝州一度哀鴻遍野,“夫賣其婦,父鬻其子,人相食”。

1400年間,曾經盛世繁華的汝州淪為中國最貧窮的地方之一,其中的無奈、悲傷與不甘,一位汝州詩人已有精確描摹:“但看舊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南方周末》
好一個“但看舊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呀!這個曾經誕生過汝瓷、汝石、汝貼;有過美酒;留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樣千古名句的靈秀之地,現在只有貧窮和落後。位列中原四大名寺的風穴寺,守著1400年的孤獨、獨特的南派建築藝術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號,看著白馬少林傲視天下;商賈雲集的中大街早已沒了當年的氣魄,連片的古建在開發的號角聲中轟然坍塌。

“如果你不知道河南有多落後,就不會明白我們有多痛苦;如果不能體味這種痛苦,就無法想象發展的願望有多強烈。”一位28歲的河南姑娘對記者說。她激動得有些結巴,聲音發顫。--《南方周末》

切膚的苦痛,我相信每一個汝州人,不管他離開這個地方有多久,只要他關注這個地方,都會有和這個姑娘一樣的感覺。這個曾經繁華、曾經統管數縣的地方,現在是尴尬的。且不說和發達地方比較,面對周圍各個兄弟們咄咄逼人的追趕步伐,汝州也顯得步履蹒跚。江湖之遠的汝州,沒有優勢,和周邊曾經的弱小縣市相比,汝州在政策上不會享受任何的優惠。

記得在老家做了公務員的朋友,現在說起來還在羨慕國家級貧困縣,至少在國家的扶持下,工資是可以保證的。每次聊起來,他們眼神中的那種復雜表情讓人印象深刻,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滋味是孤獨的。

流淌著的汝河,屬於淮河水系。這是汝州人的母親河。在小時喜歡去河邊玩,家在河的北面,在主河道的外圍還有兩道輔助的溪流,從第一道溪流到主河,中間有數裡,全是樹林、草地,郁郁蔥蔥。最喜歡一道河的水,因為他是泉水,清涼甘甜,可以直接喝的。後來上學了,住校了,有一次我回家再去河邊。才發現這裡成了一望無際的農田。再後來,我已經很難找到那清冽的泉水了。在主河道的邊上,全是赤裸上身,穿短褲的太陽色的漢子,他們要將河沙挖出,由拖拉機運到工地,這樣可以換些錢。畢竟生存才是重要的,這個也許是他唯一的賺錢法子了,有些能力的可能都已經外出打工了。綠色沒有辦法喂飽肚子,更何況還有孩子每年都在漲的學費呢?

發展,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對於汝河岸邊的這100萬兒女們來說,卻是沉重的。在面對一個個來自外面的奇跡時,他們是那麼的無助和無力。想發展卻不得門而入的痛苦是刺骨的。

汝州薛莊生產的粉條名揚天下,但卻因沒有良好的市場指導和資本運作,更別說什麼市場推廣,到現在還是沒有規模,一個極有可能成為名牌的產品只能在作坊中苦度光陰。輝煌一時的舊車拆賣市場,雖然不符合國家法律,但如果加以引導,讓其進入正常軌道,進行市場改造和產業升級,也不至於現在資金轉移鄭州,畢竟它曾經讓汝州四分之一的人脫貧致富。汝瓷,這個汝州的寶貝,自宋代後就已失傳。全球僅僅只有幾大博物館珍藏的不足百件,件件價值連城。聰明的汝州人做出了最好的仿制品,連鄧亞萍都將其做為送給薩馬蘭奇的禮物,卻苦於沒有良好的市場運作,讓其藏在深閨無人知。

汝河水依然靜靜的流著,每年都回去一到兩次,變化很少,看到最多的是那些准備出去和留在這裡的人,無一例外的一臉的焦慮和疲憊,還有屢屢碰壁的無奈以及汝河水帶不走的心痛!汝州人勤勞而善良,勤奮而堅韌!相信汝州的明天會更美好!這也是每一位汝州人的心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