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歷史 開啟未來
日期:2016/12/14 10:12:27   編輯:古建築保護——西塘古鎮保護的思考
一、引言
悠悠中華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結晶,是镌刻著人類智慧光芒的活化石。而隨著工業文明的迅速發展,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現代演進,許多歷史街區、古鎮、古村落不是正在被人們漸漸遺忘,就是主動的被拆除而向現代城鎮發展。
但是西塘,這個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在中國古鎮群落中獨樹一幟的揚起保護的大旗,並且自始自終義無反顧的走到了今天。西塘全鎮總面積83平方公裡,其中鎮區面積近8平方公裡,地處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自古以來就有“吳根越角”之稱,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裡交通便捷,東距上海90公裡,西距杭州110公裡,北距蘇州85公裡,南接320國道和滬杭甬高速公路,北連318國道。她完好的保存著25萬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築群,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保存面積最大的古鎮。她還原汁原味地保留著上千年的人文習俗,7000多原住民依然延續著上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方式。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是對西塘古鎮歷史文化遺產沿革最為恰當的概括。目前西塘古鎮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清單。2003年11月,西塘被建設部確認為首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2003年12月西塘又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2003年度世界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200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鎮,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2006年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007年榮獲“最具水鄉魅力的影視基地”稱號。
二、西塘古鎮保護的實踐
措施之一:以制定的保護規劃為基准,優化古鎮功能布局結構。
在江南水鄉市鎮網絡中,13世紀到19世紀江南古鎮隨處可見,但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受到市場經濟的巨大沖擊,大多小鎮的水鄉古鎮風貌不復存在。而西塘古鎮由於自80年代中期開始及時地進行科學合理的城鎮建設規劃,開辟了城鎮新區,把醫院、學校、政府企事業單位、大型商場等功能置換到新區,優化了古鎮功能布局結構,從而使得原汁原味的水鄉古鎮風貌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
早在1986年西塘鎮就邀請浙江大學編制了城鎮建設總體規劃,開始提出“保護古鎮、開發新城”的思路。在此基礎上,1996年又邀請上海同濟大學,圍繞全面保護古鎮的風貌特色,從城鎮性質、職能、布局等方面對城鎮建設總體規劃進行了全面修編。1999年2月西塘鎮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西塘古鎮保護管理實施辦法》。2000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核准並公布西塘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浙江省政府的批准開展編制了《西塘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2001年1月嘉善縣人民政府依據《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頒布了《西塘古鎮保護暫行規定》。2003年,西塘鎮又編制了《西塘鎮工業園區規劃》、《西塘鎮旅游發展規劃》、《西塘鎮環境保護規劃》,確保古鎮能完整地保護及可持續的發展。這一攬子保護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對西塘古鎮的全面保護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措施之二:以開發式的保護為策略,展示古鎮特有的傳統遺存。
西塘古鎮保護走的是開發式的保護之路,將古鎮特有的傳統遺存保護下來並展示給游客。傳統遺存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蘊涵著巨大的經濟價值。旅游開發不僅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西塘古鎮保護的價值,而且能夠給古鎮保護帶來資金支持。
近年來,西塘鎮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加大投入力度,先後投資近億元,開展了以保護古建風貌和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綜合整治工作。一是市河清淤和駁岸維修工程。1997年我們組織人工築壩攔河,把流經古鎮區的河道進行了徹底的清淤,保證河道的暢通和水質的改善。2001—2002年又對古鎮區內1300米長的駁岸進行大規模維修、整理。二是古橋維修工程。1997年以來,共對文革中被拆除或損壞的11座古橋進行了修復或整治。三是千米廊棚修繕工程。通過對朝南埭、小桐街、塔灣街、北柵街、椿作埭、魚行埭等沿河廊棚的維修,使西塘古鎮獨有的傳統風貌特色得以原汁原味的保存。四是街巷景觀整治工程。1999年以來,先後對朝南埭、北柵街等9條街巷的沿街立面、路面等景觀風貌進行了整治,將電力、電信、有線電視等三線全部入地,並增設污水管道為街區居民享用現代衛生設施提供了良好條件,使古街風貌和居民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觀。五是傳統建築維修工程。我們先後請上海同濟大學、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對傳統建築進行了維修整治。在維修過程中,我們堅持“修舊如初,以存其真”的原則,聘請專家、行家作指導,選擇具有古建築修繕專長的施工隊伍,采用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等,使傳統建築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了切實保護。
措施之三:以傳統和現代的融合為理念,彰顯古鎮的現代經營與管理。
西塘古鎮是在不斷傳承傳統,不斷融合現代元素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身的經營和管理之道的。西塘古鎮架構了一條溝通傳統和現代的橋梁,繼承傳統古典文化中的有利因子,捨棄了傳統中自閉、守舊的一面,不斷融合現代元素中的活力因素,使得西塘古鎮既能保持懷舊情懷,又能富有創新和進取的激情。
西塘古鎮的保護是在不斷揚棄傳統的過程中進行的。我們傳承了多達25萬平米的明清古建築,這是千年文化積澱的物化。對於這份留存至今的文化遺產,我們要珍視和保護。保護永遠都是第一位的。但在開發新城中,從建築文化的古典與現代的碰撞中,我們創新地設計了融合古典和現代的新式建築,並努力把西塘建成一流的人居環境,成為世人的居住首選。
融合現代元素更多的體現在開發新城上,堅持以人為本,圍繞城鎮居民的人性需求,包括感性需求和精神需求,形成一個具備宜人尺度的建築空間和綠地水系,創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的多樣精美的現代城鎮。西塘作為長三角功能性小鎮,建成了以西入口為核心的西線發展區,主要提供賓館、購物、游覽服務;並將規劃建立以馬鳴漾為核心的東線發展區,主要提供餐飲、娛樂、住宅服務;以祥符蕩為核心的沿線發展區,主要提供度假、休閒、運動服務。
比如連續四屆國際旅游小姐中國區總決賽在西塘古鎮的舉辦,就是西塘古鎮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美麗的完美結合。他們所衍生的是一種既古樸典雅,又現代時尚浪漫的文化。我們在展現美麗的過程中,又創造了美麗。在現代美與古典美的相互激蕩之中,創造了更高層次的美。
措施之四:以搶救性挖掘整理為核心,再現古鎮多彩的民俗文化。
西塘古鎮的建築等看的見的物質文化得以保存下來,這是很難得的。但是對於民俗風情等等看不見的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西塘古鎮獨辟蹊徑,走的是一條搶救性挖掘整理之路,把他們或放到博物館,或由本地居民現場演繹,從而再現了古鎮多彩的民俗文化。
西塘民俗風情多姿多彩,原真性地保存了西塘人的生活脈絡。例如西塘田歌、越劇、七老爺廟會、跑馬戲、搖燥船、蕩湖船、踏白船、杜鵑花展、剪紙藝術等,這些豐富的民俗活動在西塘不同的時節都有展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西塘田歌改編的音樂劇《五姑娘》在第七屆中國國際藝術節上榮獲文華大獎。
古鎮西塘編制了《西塘鎮文化名鎮建設規劃》,通過政府、社團、民間藝人等各種手段和方法,使古鎮獨特文化得以傳承,歷史文脈得以延續。特別注重從孩子抓起,教育孩子學習和弘揚民俗文化。
措施之五: 以民眾和各式的媒體為載體,宣傳古鎮保護的重要歷史價值.
一直以來,西塘古鎮通過多種宣傳媒介,包括定期向古鎮每戶居民、企事業單位編發《古鎮保護與開發簡報》等,廣泛向古鎮居民和廣大游客宣傳西塘古鎮的重要價值和豐富資源,幫助居民和游客增加對古鎮歷史文化價值的了解,增強作為一個古鎮居民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從而提高居民和游客熱愛西塘古鎮、保護西塘古鎮的自覺性。
在對外宣傳中,也重點突出西塘古鎮保護。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等各種媒體,宣傳保護古鎮,珍惜古鎮的重要性和相應的途徑。從而在輿論上,贏得廣大民眾和游客以及各級政府對古鎮保護的支持。在社會上也引起廣泛的關注,讓古鎮保護在全國引起廣泛討論和研究,並為古鎮保護出謀劃策。
三、西塘古鎮保護的五個觀點
觀點之一:合理追求GDP,保護文化DNA,是實現古城鎮發展的新路徑。
目前,中國幾乎所有城鎮一味追求GDP的快速增長,而捨棄了文化DNA的保護,這是一種畸形的發展,這種發展模式是應該值得深刻反思的。一個城鎮的消失有兩種方式:一是自然因素,火山噴發或者是沙漠侵蝕;二是人為因素的破壞,拆遷和所謂的現代化進程。近些年,古鎮保護非常熱,其內在的動因是開發旅游,追求經濟價值。但是遺憾的是,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度的問題,而導致實際上對古鎮帶來了很多的破壞。因此只有正確處理好追求GDP和保護文化DNA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探索出古城鎮發展的新路徑。
合理追求GDP的增長,重視教育與醫療的公平,搞好能源和環境治理,走出片面追求 GDP增長的誤區,不能單單為了經濟的增長,而忽視資源的浪費和以環境的惡化為代價。保護文化DNA,切實保護傳統文化的靈魂核心,也就是傳統文化中經典的精髓,並使之有所再現和展示。
保存我們的歷史文化遺存,就像保存人類的DNA一樣。文化是人類歷史的活化石,文化的發展是人類演進和發展的縮影。變異使文化具有了新的更強的生命力,但不能突變,突變會使文化走向歧途,最終走向滅亡。傳統文化只有不斷改進,不斷吸收現代文明的精髓,不斷創新,才能夠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文化的變異是一種批判的繼承,批判的是傳統文化的糟粕,繼承的是傳統文化的有利因子,並吸收了現代文化的精髓,不斷豐富文化內涵,形成恢弘博大的氣度,擴展文化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從希臘文化到羅馬文化,從唐朝文化到日本文化,從古典文化到現代文化,無一不是文化變異的結果。文化的傳承和變異是值得提倡和鼓勵的。
觀點之二:繼承傳統,融合現代,是一切城鎮發展的基本動力。
西塘古鎮的保護,不是為了單純的保護而保護,我們要把西塘古鎮的保護放在西塘城鎮發展史的大歷史視角中來考量。目前西塘古鎮只是西塘城鎮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我們把古鎮保護放在第一位,並對古鎮的文化形態進行符號的提煉、抽象、整理和展示,從而成為西塘城鎮發展史中重要的一個裡程碑。
在這個歷史視角中,西塘古鎮首先是一個社區,其次才是一個有著生活內涵的景區,更是一個集古城鎮和新鎮區於一體的人居環境的組成部分。因此,只有保護好古鎮才能為以後的發展營造一個靈魂核心。
繼承古鎮的傳統和古老的人文習俗是保護西塘古鎮的題中應有之義。在西塘古鎮傳統格局的基礎上,有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融合現代元素的開放靈活,大膽的開拓創新,把傳統和現代有機的結合起來,打造一個古城鎮和新鎮區和諧布局,休閒氣息和不懈創新完美融合的經典城鎮。
觀點之三:靈活平衡,和諧發展,是古城鎮保護與發展的實踐需要。
珍視古鎮,保護古鎮,一定要不斷提高處理三大關系的水平:一是保護與開發的關系。這個問題是古鎮保護遇到的一個基本問題,西塘古鎮區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新鎮區則以“開發為主,保護為輔”,我們的口號是“保護古鎮,開發新城”;二是政府與群眾的關系。政府是古鎮保護的主要責任人,群眾是古鎮的靈魂,更要發動群眾來保護西塘古鎮。群眾以短期的眼光不斷追求經濟利益,政府應有序引導,做好長遠利益的規劃;三是歷史與未來的關系。沒有歷史的城市是沒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尊重歷史,傳遞歷史,才有真正的未來。沒有歷史的城市是就如一塊浮萍,不知道來自何方,更不知道飄向何處。尊重歷史,創造現在,才能最終期待光明的未來。
西塘古鎮在古鎮的保護中,在保護和開發之中做到了靈活平衡,互為補充;在政府和群眾之間做到了和諧人居、雙贏互利;在歷史和未來之間做到了傳承溝通、持續發展。不斷提高處理這三大關系的水平,才能真正保護好古鎮,才能真正發展好古鎮。
觀點之四:尊重百姓生活,弘揚人文精神,是古城鎮保護與發展的核心內容。
古鎮西塘是六千年農耕文化的結晶,是由農到商緩慢發展的結果。她深受吳越文化的熏陶,近一百余年來,隨著徽商東進,西方文化的沖擊交匯,逐漸演進為當今的西塘文化生態。這使得西塘具有了江南水鄉古典文化特有的品質。
西塘文化是儒商文化和平民文化的衍生體。儒商文化不僅重視商業利益,更重視鄉鄰的和諧氛圍。他們用自己賺來的財富投資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鄉鄰帶來很大的便利。煙雨長廊就是儒商文化的物化。平民文化的核心是: 安、和、道、容。安,是一種安寧的心態,富而安,靜而安,維安集福;和,是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維和集福。道,是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維道集福。容,是崇尚萬事以容為先,海納百川方可萬事順心,維容集福。西塘文化是在傳承傳統文化和融合現代元素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現代社會物欲橫流,人心日趨浮躁,急功近利,在這樣一個文明與自然、人類與社會、欲望與心靈日益緊張的時代,“安、和、道、容”等等傳統生活方式中高品質的元素,其傳承和發展在當今極具社會意義。尊重百姓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民族人文精神,並在現代生活中不斷的弘揚,這是古城鎮保護與發展的核心內容。
觀點之五:權責明確,規范執法,是實現古城鎮有效保護的可靠保證。
西塘古鎮在保護中遇到了一些法律法規中的疑惑。一是雖有條例規定但執法主體只是法定到縣一級職能部門,鎮人民政府無法建立具有行政執主體法資格的古鎮保護執法隊伍,十分不利於西塘古鎮保護管理工作。二是西塘鎮政府雖然制定了一些管理措施,但實施起來缺少法律依據或法律支持。如嘉善縣人民政府頒布了《西塘古鎮保護暫行規定》,但如果異地居民或企事業單位違反了規定,還是不能作出處罰。三是相關法律條規還不夠完善,如對於破壞歷史文化保護區內非文物保護單位的行為應如何處理?對於產權私有者處理私有房屋但其行為直接影響古鎮保護的現象如何處理?
基於上述的一些疑惑,我們覺得要權責明確,西塘鎮人民政府既然主要承擔了古鎮保護工作的責任,那麼也應該賦予相應的執法權力。適當分權,就是有利於西塘保護古鎮的,應適當予以分權,讓基層政府有相應的法定權力去實施古鎮的保護工作。規范執法,就是要古鎮執法隊伍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一切按照程序執法。
四、結語
生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以她特有的文化氣質,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古鎮西塘的先民們創造了古樸素雅的古老城鎮,現在我們在保護好古城鎮的同時,依然可以造出傳統田園牧歌和現代時尚生活相融合的現代城鎮。
每個古村落的歷史有一種精神文脈的支撐,她是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留存於千百年的歷史長河所形成的遺存中。如果失去了這種精神文脈,捨棄了文化傳統和文化個性,必將是不可挽回的損失,也必將在悔恨中無奈的守望歷史。
我們的願景就是:保護中國古村落的傳統經典,保護傳統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充分利用時尚的現代元素,營造一個自然生態、和諧共存、自由多樣和詩意居住的經典城鎮。
西塘是古典的,也是現代的;
西塘是我們的,也是大家的;
西塘是江南的,更是世界的。
杭州2月1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