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衡水武邑發現神秘古墓經鑒定為北宋時期

衡水武邑發現神秘古墓經鑒定為北宋時期

日期:2016/12/14 12:20:48      編輯:古建築保護
    武邑縣韓莊鎮李呂池村西北方向1500米處,綠鑫奶牛場在修建青儲池時發現一座圓形磚室古代墓葬。隨即該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與武邑縣文廣新局及韓莊鎮相關人員一同前往勘察並確定搶救性發掘工作方案。依據方案,28日,該處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綠鑫奶牛場墓葬勘探發掘隊進駐綠鑫奶牛場,開展搶救性文物發掘工作。

    據衡水市文物管理處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墓葬埋藏位置較深,地層比較清晰,屬於典型的沖擊平原地層。從土層分析該地區早期地勢低窪,沖擊層較厚,最厚沖擊層達1.2米。該墓葬位於綠鑫奶牛場西部正在修建的青儲池底部,距地表4.8米,挖掘機械已將墓室頂部破壞,表面暴露直徑約0.6米圓孔。從被破壞的圓孔觀察,墓室內部淤泥約0.3米,墓壁有磚雕,靠近墓門處有一紅陶罐,隱約可見屍骨。墓內有滲水,拱形墓門已酥鹼塌陷。由青儲池底部向下清理0.3米發現墓葬開口及小型祭台,祭台用十塊長方形灰磚砌築,中間為空洞,內部發現部分動物骨頭,其中包括雞骨等。

    該負責人說,通過對墓室清理,墓室內壁以磚雕裝飾為主,包括:假門、假窗、桌椅、燈台、拐杖、斗拱立柱等。棺床以土堆積而成,床沿用上下各兩層平放磚出沿,中間橫立面磚加磚雕須彌座砌築,無鋪地磚。棺床上有4具屍骨,從頭骨、牙齒、盆骨等觀察,4具屍骨年齡相差較大、性別不一,從骨質判斷下葬時間不同。據觀察該墓室各磚雕壁畫均施彩繪,由於常年浸泡在水中,墓壁及磚雕均遭水浸成為黑色,偶見紅色彩繪,清理淤泥後方可露出少量紅色彩繪且無法辨別其形狀。

    “該墓由豎穴土圹墓道、拱形墓門、棺床、圓形墓室和圓形疊澀藻井組成。隨葬品有雙耳紅陶罐、唇口白釉碗。”該負責人表示,該墓葬為典型的北方地區的北宋墓葬,其特色是一種仿木結構建築的磚室墓。墓室內的仿木結構較簡單,特點較為明顯。仿木結構為簡單的“一斗三升”托替木,雕刻門窗均為直棂加簡單雕刻裝飾門窗。

    該負責人稱,北宋時期武邑縣李呂池綠鑫奶牛場磚室墓已經出現了假門、假窗,還出現了須彌座等。結構與早期墓葬比較相對復雜,磚雕工藝日臻完善。隨葬品寥寥無幾﹐結合以前出土的武邑崔莊宋代磚雕壁畫墓葬,隨葬品也很少,據此分析,這可能是由於各種器具物品已繪刻在壁畫和雕磚上的緣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