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出土大量遼金文物
日期:2016/12/14 12:23:12   編輯:古建築保護 溝紋磚壘砌,石板搭面,煙道呈現“曲尺”形狀。阜新一處遼金時期遺址發現保存較為完整且十分少見的火炕,看上去更像是現代的“地鋪”。
昨日15時許,記者在阜新市高新區八家子村北的京沈客專施工現場,看到正在施工的兩段深溝之間空出一段數百米地塊。這裡是沿線正在發掘的一處遼金遺址,暫時空出地塊正是施工建設為考古發掘讓路。
“我們進入現場發掘已經一個多月,目前已發掘近1000平方米,事實證明這裡是一處房址較密集的遼金居住址。”正在發掘現場的阜新市考古隊副隊長崔嵩說。
崔嵩介紹,2013年進行京沈客專沿線考古調查過程中,發現這裡是遼金時期的遺址。今年10月開始現場發掘以來,不僅發現若干處遼金時期的房址、灰坑,而且出土了大量遼金時期的瓷碗、陶罐、陶盆以及銅錢等文物。從目前的發掘狀況來看,初步可以判斷這裡是遼金時期一個人口比較密集的聚居區,聚居區地表呈現北高南低,附近有河流經過,適宜居住。就在發掘現場附近,還發現了一個同時期完整的石臼和殘缺的石杵。更令人欣喜的是,眾多房址中發掘出許多火炕,其完整程度是同類居住址發掘中十分少見的。
在現場,目前發掘的多處房址中,火炕的設計基本都是“曲尺”形狀,煙道、炕面、灶台等遺跡明顯。這些近千年以前的火炕,面積平均在10平方米左右,絲毫不比現在北方居民的火炕小,明顯特點就是煙道和炕面的設計1尺左右,炕面上平整搭蓋著溝紋青磚和石板,看上去更像是“地鋪”。
“目前還沒有在房址中發現磚石牆基,所以初步判斷當時人們建造和居住的很可能是土坯房。不過從火炕的面積來看,可以想象當時的房子裡一定很溫暖。”崔嵩說,“阜新地區號稱‘大遼腹地,契丹搖籃’。這一遼金居住址的發現發掘,不僅提供了更多佐證,同時對進一步了解遼金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生活方式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