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千年古鎮磁器口:一條窄街承受幾多滄桑

千年古鎮磁器口:一條窄街承受幾多滄桑

日期:2016/12/14 10:11:13      編輯:古建築保護
    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在重慶作為陪都時期,有商號、貨棧和各種作坊達1670多家,攤販760多戶,每天都有300多艘貨船進出碼頭。碼頭上從早到晚,水陸兩路,商旅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行商坐商,批零量購,貨暢其流。昔日磁器口碼頭的繁榮景象,至今還深深地留在“老重慶”的記憶裡。當年留傳這樣一首民謠:“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

    一條窄街承受幾多滄桑

    從老人們的敘談中得知,古鎮昔有“三多”:廟宇多、名人足跡多、茶館多。在磁器口,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宮十八廟”之說,寶輪寺、雲頂寺、復元寺、文昌宮……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發現殘牆斷垣,向居民打聽,准會得到這樣的答復:“這裡原來是個廟子。”現在得以保存下來且較完好的只有“寶輪寺”,寶輪寺建於唐初,有僧侶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毀於明末清初,張獻忠入川時,把廟宇幾乎燒盡,僅存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殿柱是約兩人合抱的馬桑樹,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徑不過一尺大小。而大雄寶殿的建築內外結構未用一顆鐵釘,且是全木結構。殿中兩樁刻有盤龍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兩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許,一柱凹下幾寸,但兩柱平衡,歷時千年之久,全殿無歪斜之影,真可謂天工巧匠,堪稱一絕。

肩挑生活的擔子往前走

    最使這千年古鎮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來過磁器口古鎮,不少已成為老人們回憶的佳話。傳說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發為僧來重慶,隱避於寶輪寺,天王殿牆上有“龍隱禅院”四字。故將原“白巖鎮”改名為“龍隱鎮”。抗戰時期,省立教育學院在磁器口辦學時,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在這裡任教,除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之外,偶爾也會到鎮中心的茶館去坐坐。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丁肇中,在抗戰時期就曾就讀磁器口正街寶善宮內的嘉陵小學。磁器口鳳凰山作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聚集了徐悲鴻、傅抱石、王臨乙、張書族、豐子恺、宗白華等眾多的全國知名的美術家及美學家。此地因為離渣滓洞監獄近在咫尺,華子良也經常到鎮上買菜,擔鹽巴,挑醬油,買完東西就走,後來,他從這裡逃脫魔掌,重新回到了解放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