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拯救這沉睡千年的古鎮
日期:2016/12/14 10:04:26   編輯:古建築保護
黃埭鎮,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楚國名相春申君黃歇動員民眾於此興修水利,築成堰埭,初名春申埭,後改黃埭,沿襲至今。
古時黃埭鎮,三裡長街,百店琳琅,千葉小舟雲集,八方商賈過往,素有“金蕩口、銀黃埭、白鐵皮皮浒墅關”之稱。
古往今來,黃埭鎮山水毓秀,人傑地靈,尊禮重教,築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繁盛的商貿,帶來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歷史上黃埭出過眾多進士和文人;近代在1929年就設立了吳縣鄉村師范學校,後改名為黃埭中學,是蘇州市相城區辦學歷史悠久、辦學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省級重點中學。熱鬧的集鎮也帶來寺廟的興盛,尤以始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四年的興國寺最為鼎盛。自古就有黃鎮十八景之說,只是作為我們年輕一輩,都已不知了。
黃埭鎮還是著名的“浒關白席”的主要產區,素有“江南席鄉”之稱,宋代時草席已呈作貢品。面世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9年)“黃埭西瓜子”,由黃埭人殷福熙所創,因其有獨特的風味,故稱“黃埭西瓜子”,曾於一九二七年獲得過杭州西湖博覽會優勝獎,享譽京津滬杭。
在八十年代,黃埭與木渎、浒關、甪直一起被稱為蘇州四大古鎮。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大力發展工業,忽視了對古鎮的保護。現今的黃埭鎮,一半以上的古跡已經毀壞,讓人痛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