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年廣府古城全貌
近日,河北邯鄲市永年縣將斥資55億元人民幣再塑廣府鎮“江北水城”風韻。本網記者親赴邯鄲永年縣采風,在風雨中游歷了享“古城、水城、太極城”三美名的廣府古城。
在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前,知道廣府鎮的人並不多。低調,不意味著平庸。廣府始載於2600年前的春秋;隋末唐初,農民起義軍領袖窦建德在此建立大夏國國都;明代為廣平署衙所在,為京師八府之一;清代為直隸省廣平府,拱京師南大門。
古城池座落在窪澱中央,城河萦繞,長堤相繞,有千畝蘆葦蕩、萬畝荷花澱。乾隆十七年直隸總督方觀承治蝗放糧過此地,曾起詩一首:“稻引千畦葦岸通,行來襟袖滿荷風。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樓邊水近東。擬放扁舟塵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氣全消外,清鄉鷗魚得暫同”。
古城內外分布著大量歷史文物及遺存:與趙州橋並提的弘濟橋;楊露禅和武禹襄故居、太和堂藥店、毛遂墓、藏兵古洞等。記者們紛紛稱奇:如此一個並非聞名遐迩的縣城小鎮,竟蘊藏了這麼多寶貝。
廣府古城留給後人的不僅有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博大精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文化。
在廣府古城內東街和南門外,記者一行參觀了太極宗師楊祿禅故居。近200年來,廣府古城先後出現了楊露禅、武禹襄、李亦畲、楊班侯、郝為真等一批太極拳名家。每逢假日時節,海內外太極弟子及游客來此太極聖地尋根問祖,求師學武。永年縣也因此先後被授名“中國太極拳之鄉”、“太極拳聖地”、“中國太極拳研究中心”。
歷史上的廣府向來不乏名流志士,擁有厚重的人文氣息。唐代詩人李白、晚唐才子司空曙、清代鄭板橋等都曾在此留下筆墨書畫。
古韻、水脈、太極魂,駁牆、老巷、蘆葦蕩……廣府古城滄桑中透露著蓬勃之勢。記者一行流連忘返,留下了美好生動的印象——好一幅有骨、有血、有魂的《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