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建築界泰斗楊廷寶南京故居將修繕完畢

建築界泰斗楊廷寶南京故居將修繕完畢

日期:2016/12/14 18:56:53      編輯:古建築保護

修繕中的故居外觀


修繕中的故居大門
        7日,已經修繕了將近3個月的楊廷寶南京故居“成賢小築”即將對公眾開放。這座低調坐落在南京幽靜小街上的獨樓,用簡約實用的風格體現了建築大師對人性化細節的關注。
    “成賢小築”坐落在與南京東南大學一牆之隔的成賢街上,兩層高的簡約獨樓,低調地掩映在院內郁郁蔥蔥的高大樹木之中。如果不留意,很難發現這是在建築界與梁思成先生齊名的楊廷寶先生的故居,“南楊北梁”的說法就來源於此。
    楊廷寶是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身為當年國民黨的御用建築師,他曾設計過南京東郊孫科別墅、中山陵音樂台、紫金山天文台等大氣磅礴的建築。1946年,楊廷寶在他當時任教的國立中央大學(現在的東南大學)附近,買下了舊的宅基地,用2個月的時間建成了這個簡約卻並不簡單的“小築”。
    “成賢小築”修繕設計主持的總負責人、東南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所長周琦教授,已經參與修繕了30多座南京的民國建築,他介紹說:“從建成到1982年楊廷寶先生過世,他和家人在這裡生活了36年。由於南京梅雨天氣和白螞蟻的侵蝕,原來的磚木結構破壞得比較厲害,屋裡原來的木梁都已經爛過一次。這次的修繕在維護故居原有結構的基礎上,對內部進行徹底的加固和置換,相當於把故居的2/3重新蓋過,但在外觀上看不出什麼變化。現在蓋起這樣的獨樓大概需要60萬元,但修繕加上設備的安裝,可能要花費200萬元。” 
    “但是這樣的修繕,可以原汁原味地保留住楊廷寶先生簡約實用、樸實無華的建築風格。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屋內很多人性化的設計,特別能體現出大師的獨具匠心和對細節的關注”,周琦特意到故居頂層的閣樓介紹說:“閣樓的梁高是按照楊廷寶先生1米72左右的身高、精確到毫米設計的,可以節省閣樓空間;閣樓頂燈的開關位置設計也非常巧妙,在爬階梯進入閣樓時,右手剛好可以觸碰到牆面的開關。他真正關心的是構造和設計是否合理、合用和實用,這種極簡之美才是一種‘低調的奢華’。”
    與2012年初險遭被拆毀的梁思成北京故居不同,楊廷寶南京故居的修繕在2011年5、6月份就開始籌劃。
    南京市新街口街道黨群科科長錢竹林說:“施工從今年5月18日開始,預計再經過一個多月的修繕和場館布置,楊廷寶先生的故居將會以紀念館或展覽館的形式向公眾開放,以便讓大家更多地了解楊先生的生平經歷、建築作品和建築精神,記錄下民國獨特的歷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