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碛口古鎮 升格“國家級”保護責任更重大

碛口古鎮 升格“國家級”保護責任更重大

日期:2016/12/14 10:02:47      編輯:古建築保護
碛口古鎮古風古韻  
碛口古鎮 古風古韻     在國務院剛發布的 “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中,成功升級“國家級”的景區全國有17處,我省碛口風景名勝區名列其中。
  有了“國家級”的名頭,對風景名勝區意味著什麼?它的入選標准是什麼?此次碛口成功入選,將對其哪些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無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還是國家5A級景區,其實游客最在乎的還是景區內的景色,以及票價與獲得服務之間的性價比。下一步,景區將會在哪些方面做進一步的改善及提升?
  目前,我省已有6處景區升級“國家級”
  近日,國務院發出通知,發布了“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此次發布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共計17個,其中,湖南4個、河北3個、福建2個、江西2個,浙江、重慶、西藏、寧夏、新疆和我省各1個。除我省碛口古鎮之外,它們分別是:河北省的太行大峽谷風景名勝區、響堂山風景名勝區、娲皇宮風景名勝區;浙江省大紅巖風景名勝區;福建省的靈通山風景名勝區、湄洲島風景名勝區;江西省的神農源風景名勝區、大茅山風景名勝區;湖南省的鳳凰風景名勝區、沩山風景名勝區、炎帝陵風景名勝區、白水洞風景名勝區;重慶市潭獐峽風景名勝區;西藏自治區土林-古格風景名勝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須彌山石窟風景名勝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羅布人村寨風景名勝區。
  據悉,我國從1982年起開始批准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至今,已公布了8批、22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一批至第六批原稱為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7年起改稱為“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簡單地說,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景區,是多具有觀賞、文化或者科學價值,自然景觀、人文古跡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可供人們游覽或者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區域。”省住建廳風景名勝區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記者了解,從1982年首批國家風景名勝區評選公布至今,我省已有6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除此次入選的碛口古鎮之外,其余5處分別是五台山風景名勝區、恆山風景名勝區(第一批)、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第二批)、五老峰風景名勝區、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第三批)。
  “風景名勝區是中華民族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遺產。目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可以說是我省旅游的一張 "新名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游山玩水。”據省旅游局規劃財務處副處長師振亞介紹,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國家級森林公園1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個。
  “我省的碛口風景名勝區,本身就很有特點,古風古韻,自然風光、建築和民俗都很有特色,是需要游客住下來慢慢品味的古鎮;而河北省的太行大峽谷風景名勝區、響堂山風景名勝區、娲皇宮風景名勝區都離我省較近,在節假日都完全可以成為我們團隊、散客出游的旅游目的地。”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旅游經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邵琦介紹說,在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出爐後,以上這些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很值得向山西游客推薦。
  升級“國家級”景區,保護責任更艱巨
  “入選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其自身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品牌效應更為明顯,社會公眾的關注度大為提升,但是同時,對景區的保護管理與科學利用的任務更加艱巨。”邵琦認為,有了“國家級”的名頭,對景區的保護責任更大。
  據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由各級人民政府及建設部門逐級上報,最後由建設部組織實施,報國務院審批並發布。目前,湖南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已增至20處,位列全國榜首。那麼,入選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標准是什麼呢?
  記者從省住建廳了解到,2004年1月,原國家建設部制定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審查辦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審查評分標准》及《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申報書》。其中在《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審查評分標准》中明確規定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評審指標(100分)由資源價值(70分)、環境質量(15分)和管理狀況(15分)三個部分組成,其下又分14項具體指標。其中主要審查風景區的典型性、稀有性、豐富性、完整性以及科學文化價值、游憩價值、管理保護等方面。此外,還規定入選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必須是在省市自治區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兩年以上,其面積必須達到10平方公裡以上。
  “與國家旅游局評選的4A、5A級景區不同的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不從開發和旅游角度評選,而是更注重區域內生態環境保護、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否處於自然狀態或者保持歷史原貌,也就是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主要側重於景區的自然特性,而國家4A、5A級旅游區主要側重於旅游區的旅游服務環境、旅游安全、接待能力以及游客滿意度等方面。”邵琦說。
  此次碛口古鎮成功升級“國家級”的景區,可以說,對其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促進景區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景區內的古村落體系、黃河黃土自然景觀、非物質文化等資源價值、發展潛力的肯定和認可,這意味著要求我們要以更大的責任去保護和發展碛口風景名勝區資源,對景區的長遠發展非常有好處。”碛口風景名勝區管理區總工程師高侯平對記者說。
  戴上“國家級”帽子,更應完善旅游要素
  很多游客反映,一些景區有了“國家級”的帽子,旅游設施、旅游安全保障、管理手段等都應跟上,但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國家級風景名勝,的確存在與“國標”帽子不協調的情況。“近幾年人們飽受诟病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競相漲價"、非法轉讓、過度開發、游客超限等問題,甚至還有圍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利用公共資源該不該收費等問題,都一度成為社會上爭論的焦點。”邵琦說。
  那麼,作為國家級名勝風景區,如何與“國家級”的帽子相匹配,才能真正令游客滿意?
  邵琦認為,其實對於游客來說,無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還是國家5A、4A級景區,最在乎的還是景區內的景色,更關注的還是景區內的旅游要素是否完備、旅游設施設備是否完好、旅游安全是否有保障、景區管理手段是否科學等,游覽它是否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於旅游者來講,旅游過程的感受、旅游經歷的愉悅是其首要關心的,所以對於主要側重於旅游區的旅游服務環境和游客規模、滿意度等的國家4A、5A級旅游區更為關注,相反對於其資源的自然特性等專業性比較強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並不太多關注。而旅行社方面也會更多傾向於向游客推薦這類接待能力高、配套設施設備完善的5A、4A級景區。
  他建議,針對目前國內不少風景名勝區存在景區管理、規劃滯後、開發無序等方面的不協調,希望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能起到帶頭示范的作用,作出相應的舉措,促進風景名勝區可持續發展。
  另外,據記者從碛口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了解到,在升級為“國家級”的景區後,下一步,景區在不斷改善交通、水電、環境、通訊、旅游標識等公共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的同時,還將積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過建造合理的演藝平台,以大型演藝的形式,集中體現大黃河、大古鎮相互滲透的特質文化,打造具有一定水平的富有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及呂梁文化特色的專場文藝演出,以參與等方式,讓游人領略到碛口的特色民俗文化;另外還將推出當地代表性的哨子腕托、紅印印餅、碛口面食等民俗特色鮮明的美食文化和具有碛口特有的民間手工藝品文化。
  “我們的目標就在更好地保護碛口風景名勝區資源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逐步完善旅游各要素,進一步開拓旅游市場,吸引更多的游客來碛口風景名勝區深度體驗,感受碛口當地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高侯平對記者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