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375歲明代墓園成放牛場 一年被盜數次防不勝防

375歲明代墓園成放牛場 一年被盜數次防不勝防

日期:2016/12/14 18:57:10      編輯:古建築保護
     7月31日,記者來到綏中縣朱梅墓園看到,375歲省級文物——綏中縣朱梅墓園墓葬被人多次盜挖,墓園裡每個墳墓幾乎都有被盜挖的大窟窿,墓園內兩頭牛悠閒地吃著嫩草,地上到處是牛糞,朱梅墓園俨然成了放牧場。 記者馮玉興攝
       375歲省級文物——葫蘆島綏中縣朱梅墓園墓葬,一年被盜挖三五回,墓園內兩頭牛在悠閒地吃著嫩草,地上到處是牛糞,俨然成了放牧場。
     7月31日,記者來到遼寧省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明代石刻群——綏中縣朱梅墓園。在距離朱梅墓園大約100多米遠的地方有青色花崗巖牌樓和石獅,下面種了地瓜和大蔥,由於雨水充足,地瓜和大蔥長得都不錯。
     圍著朱梅墳墓轉了一圈,後側有一個直徑大約1米左、深約1米多的大窟窿特別醒目,土丘裡的青磚墓室門露了出來,人可以直接鑽進去。在距離朱梅墳墓不太遠處的幾個墳墓,其中有的碑文已有損毀。記者在墳墓上也看到了被盜挖的大洞。
      年過七旬的王大爺告訴記者:“這裡幾乎年年被盜,真是太可惜了! ”葫蘆島文史學者張恺新說,朱梅墓園碑文、題額記錄了明末薊遼兩地區重大軍事活動,記錄了一位邊將的真實經歷,對研究明末政治軍事形勢,具有文獻價值。
      綏中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年,為了更好地保護朱梅墓園這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特意用鐵絲網將朱梅墓園圍了起來。但由於周圍是百姓家的果園和耕地,必須得給人家留出一條便道來。此外,他們還在當地雇傭了一個看護員,專門負責日常巡視和看護朱梅墓園,發現情況立即匯報。“這個大墓幾乎每年大約都被盜挖過三五次,有些文物盜墓者都是流竄犯,有時是防不勝防。如果一旦發現有人盜挖了朱梅墓園,我們得到報告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來進行填充。”
新聞延伸

朱梅墓園

     朱梅,字海峰。明代末年,因為戰功卓著,朱梅先後升任參將、副將、總兵,與袁崇煥一起,擊退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軍事進攻,成為聲名顯赫的將領。由於鎮守山海關有功,朱梅死後,明廷為表彰他的功績,在他戰斗過的地方建造了這座墓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