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村落的保護性開發
日期:2016/12/14 10:02:20   編輯:古建築保護
7月22日,國家主席對鄂州市長港鎮峒山村考察時強調,對於新農村建設“不能大拆大建,特別是古村落要保護好”。近些年來,我國新農村建設事業取得初步成果,一些古村古鎮通過建設,經濟、民生得以改善,借助古鎮的文化、建築等資源發展的古鎮旅游也風生水起。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認為,古鎮旅游已經作為一種全新的旅游方式逐漸被大眾所接受,並開始成為一種流行趨勢,文化所承載的精神旅游將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越來越成為主流。
美麗的古村落
古村落開發過程存在的問題
山合水易認為,在古鎮旅游開發的熱潮中,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1、古鎮旅游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在"古城鎮旅游熱"的推動下,不僅那些條件較成熟的古鎮在進行旅游開發,一些稍有條件的古鎮也紛紛行動起來,提出要把發展旅游業作為本地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
2、旅游開發的整體保護與局部保護關系。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指出:古城鎮的存在價值是以其完整的文化形態而出現的,這一文化形態,不僅包括古建築物、古樸的環境以及眾多文物遺存這些凝固的、靜止的事物,而且還包括世代生活在這些老房子裡的古鎮人傳統的生存狀態,即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文化方式。
3、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性發展。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研究發現,早期的古城鎮旅游開發往往忽略了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發展。旅游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值得深思。
4、協調旅游開發與社區參與的關系。旅游開發如何發揮社區參與的作用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將居民作為關懷對象,並把居民參與當作旅游發展過程總不可或缺的環節。
古村落的保護性開發要合理規劃
開發古村落要合理規劃
面對眾多古城重建項目、古城鎮保護性開發建設項目的立項建設,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認為,要在保護古城鎮的原則上,科學性和可持續性的開發古城鎮。古城鎮要堅持整體保護的思想,重點保護及恢復古城的傳統環境和風貌,包括原有的城市空間形態、水體水系、建築群體環境、地方歷史建築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少數民族風俗風情。
《蔚縣古村堡保護性總體規劃》項目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所轄境內,總面積3320平方公裡。蔚縣古村堡由古城堡、古寺廟、古戲樓、古民居等組成。時至今日,仍遺存有345座古村堡,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較完整的有242座,其數量之多,分布之廣,堪稱奇觀。蔚縣集中了遼、元、明、清、民國年間的古廟宇,具備種類齊全、結構奇特、彩繪精美的特點,文化底蘊深厚。我院結合該項目文化底蘊深厚,深挖文化特點,建立該項目市場稀缺度。
在《蔚縣古村堡保護性總體規劃》項目中:
整體上:嚴格按古堡原樣規格、風格進行規劃布局,盡可能利用原有材料;保持原有街道肌理,嚴禁整齊劃一,南北街區與東西街區兩邊風貌、民居、商賈店鋪盡量按歷史遺存進行恢復展現;保持村落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充分結合;保持具有歷史文化呈現功能的信息與實體資源,不破壞古堡原有風俗習慣,讓其盡可能呈現。
局部上:實行間歇式改造,即"鑲牙補牙"式改造,首選質量特差的危房逐幢間隔改造,嚴禁大范圍的施工圍護、拆建;對古戲樓、古廟宇等歷史遺物進行科學性恢復,可列為文物對象的遺跡進行博物館式保護;對能夠恢復的具有特定形制規格的建築盡量恢復其原有形制,體現其建築科研價值;對於新建單體要修舊如舊,保持與周邊建築視覺、風格、規格相互協調。
環境上:對環境整治和安全保護作出了明確規劃。規劃中要求對古村堡的環境質量進行嚴格要求,在垃圾處理方式中,明確提出利用對固體廢物的再循環利用,對垃圾統一回收,進行適當的處理和處置,或者利用堆肥法在古堡外圍進行統一處理。對古村內街巷、村莊出入口,文物保護單位周圍,廣場、戲台等公共空間進行景觀環境治理,並保持衛生清潔。
搬遷上:我院提出應當控制規劃區域內的居民容量,采取分步搬遷政策,但仍保留適當的人口,作為古堡內部人們日常生活形態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