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的南浔古鎮
日期:2016/12/14 10:08:15   編輯:古建築保護
南浔區位於杭州市東北部,地處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位於長江三角洲的金三角滬蘇杭嘉湖中心。東南鄰桐鄉市,東北毗江蘇吳江市,南連德清縣,西接湖州市吳興區,北瀕太湖,東接天堂蘇州,隔湖望無錫,區位優勢獨特,318國道和湖鹽公路貫通全境,京杭運河和長湖申航道穿境而過,距離上海、蘇州、杭州等大城市均為100公裡左右。區域內范圍內申蘇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湖乍鐵路正在規劃建設中。總面積716平方公裡。 南浔區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平原,地勢較低,平均海拔在5米以下。境內河流縱橫,湖漾密布,共有河道1035條,總長1674公裡,總水域面積84.7平方公裡,河網率為12%。地形平坦,僅有數座海拔百米以下的小山。長超山為全區最高峰,東部有一著名土丘,名為含山,矗立在京杭大運河畔。南浔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的縣級區。
全區總面積716平方公裡,轄一個省級開發區——南浔經濟開發區(國家級華僑投資區)和菱湖鎮、南浔鎮、練市鎮、雙林鎮、善琏鎮、舊館鎮、和孚鎮、千金鎮、石淙鎮9個鎮,250個行政村,47個居民區。總人口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63萬人。區域面積27.72萬畝、桑地8.93萬畝。南浔區處於中低緯度,屬東亞熱帶溫潤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南浔區的歷史可追溯其前身即東遷縣,始建於西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歷史上文人輩出,文化底蘊深厚,中心城區南浔鎮是全國文明鎮、國家級衛生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魅力名鎮 、中國十佳古鎮 、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千強鎮 、浙江省百強鎮、 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科普示范鎮、浙江省生態鎮和 浙江省首批體育強鎮。目前,南浔城區以打造臨滬新城(南浔經濟開發區、國家級華僑投資區)和南浔國際建材城為重點,全力保護和開發好浔東古鎮景區;同時在老城區南部建設南浔南部新區,形成南浔新的行政、文化、人居中心;在老城區西面著力打造以江蔣漾為中心的江蔣漾新城,形成南浔經濟開發區行政、商貿中心和南浔區科技孵化園北區。由此南浔鎮正快馬加鞭地從傳統的旅游古鎮逐漸向現代化縣城轉變,形成了擁有臨滬新城(浔北分區) 、浔東古鎮區、老城區、江蔣漾新城(浔西分區)、南部新區等北、東、中、西、南全方位的現代化新興商貿型旅游城市格局。南浔區已經成為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後花園,成為城市居民休閒、度假、療養、觀光游覽的最佳勝地。
南浔區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幫”之稱。有名甲天下的輯裡湖絲;技藝精湛被譽為文房四寶的善琏湖筆;“朝如輕絲、薄似蟬羽”工藝之花的雙林绫絹等傳統名特產品。
南浔古鎮景點:南浔名園小蓮莊、嘉業堂藏書嘉業堂樓、張石銘舊宅、張靜江故居和雙林三橋、含山筆塔與蠶花聖地等構成了江南旅游勝地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南浔歷代名人輩出,明代就有“九裡三閣老十裡兩尚書”之諺,現有全國有影響的南浔籍專家、學者80多人,其中"兩院"院士8人。1991年南浔鎮被浙江省政府列為首批歷史文化名鎮,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並列入預備清單。
自然地理:土壤主要為沖積土和水稻土。全區河網密布,屬典型的水網平原。
蘇南運河(鎮江谏壁—常州—南浔),全長224千米,貫穿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常州、鎮江、無錫、蘇州等縣市,溝通了長江、太湖水系,與上海、浙江等周邊地區的省際河流相連。
浙江段(南浔—杭州),全長120多千米,溝通了太湖水系和錢塘江水系,分為東、中、西三條路線,一般以東線代表運河的位置,河道狹窄、彎曲,終年可通機動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