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陝西漢陽陵出土千余年前茶葉

陝西漢陽陵出土千余年前茶葉

日期:2016/12/14 12:11:59      編輯:古建築保護
    經過近八年的鑒定,從漢陽陵出土的植物樣品被證實為古代茶葉,距今已經有2100多年的歷史。近日,漢陽陵出土的茶葉又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茶葉。

    最古老茶葉幾乎全部由茶芽制成

    今年1月,一則來自英國的消息風靡全國。原來,英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說,漢陽陵發現中國最早的茶葉。華商報記者采訪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後確認,該發現是由該院委托中國科學院進行出土物分析鑒定得出的,漢陽陵發現的是中國最早的茶葉,距今起碼有2100多年。華商報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據了解,1998至2005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漢陽陵帝陵封土東側的11-21號外藏坑進行了考古發掘。這批外藏坑中的出土器物種類繁雜,數量巨大。器物種類主要有著衣式陶俑、陶塑動物、木車馬、陶器、銅器、鐵器及石器等。在第13號、第14號外藏坑中發現了大量的動物骨骼,而骨架保存完整。第15號外藏坑以木隔斷為界分為東西兩段,西段主要放置木車馬和著衣式陶俑,東段以糧食為主,出土時已腐朽碳化,呈層狀,厚度為2-8厘米。經鑒定,糧食的種類有粟、水稻及藜屬植物種子等。“茶葉”出土時與第15號外藏坑中的糧食遺跡混雜在一起。

    2007年8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曾委托中國科學院對出土的植物遺存進行鑒定,當時的鑒定結果為:棕黃色層狀集合體,由寬約1mm,長約4~5mm的細長葉組成。不過,並未確定其植物種類。2015年,對標本重新鑒定結果表明,漢陽陵出土的植物樣品為古代茶葉,幾乎全部由茶芽制成,成為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茶葉,距今已有2100多年。

    對分析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有重要意義

    2016年3月,漢陽陵博物館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就漢陽陵出土茶葉聯合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2016年5月6日,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儀式在北京舉行,吉尼斯世界紀錄大中華區總裁羅文(RowamSimons)為漢陽陵博物館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頒發了認證證書。

    羅文先生高度評價了此次紀錄,他說:“中國一直以來就是茶葉的故鄉,而這項紀錄讓我們對中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們也非常願意將茶葉紀錄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分享給世界。”

    這一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茶葉實物表明,茶葉在漢代已出現在宮廷飲食中。漢陽陵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漢陽陵所在的西安為漢代的都城長安,也是2200多年前開通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而茶葉則是絲綢之路貿易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因此漢陽陵古代茶葉的發現對研究早期絲綢之路內涵,對分析絲綢之路上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讓市民能夠親眼見到最古老茶葉,5月18日起,這些茶葉將在漢陽陵博物館展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