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傳來喜訊,臨海市古建築工程公司被評為中國民族建築文物保護傑出貢獻獎,此獎是中國民族建築文物保護的最高獎,臨海古建公司是浙江省惟一獲此殊榮的建築單位。
古建築是一種極富歷史內涵的文化形態,從這種意義上說,古建築的修復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1978年,泥水匠出身的黃大樹帶領同村27名泥瓦匠,前往寧波做工。當他得知寧波市政府決定要對天童寺、阿育王寺進行修繕的消息後,也帶領這支隊伍前去參戰。然而,對於以往只壘過石頭、砌過牆的黃大樹及同伴來說,要與古建築的雕梁畫棟、重檐疊閣、羅漢佛像打交道,談何容易。於是,他們翻閱書籍,嚴格把握“修舊如舊,恢復原狀”的原則,對每一塊磚、每一根舊木的位置進行一一編號,然後再按原樣砌回。經過兩年的緊張施工,他們把天童寺修復得古樸渾厚,金碧輝煌。該寺竣工後,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說:“此寺成功修復,可以說是當今古建的典范。”
1992年,他們被文化部推薦到馬來西亞槟城,修復張弼士府邸。經過3個月的緊張施工,這座府邸再現當年風采,後被評為世界遺產。
近30年來, 臨海市古建築工程公司從小到大,從省內走遍全國,沖向世界。完成了蘇州的靈巖塔,吉林的長白公園,珠海的圓明新園等300多座古塔、古寺院、名人居和仿古建築,還出色完成了我國政府幫助國外援建的第一座寺廟——尼泊爾蘭毗尼佛祖誕生地的“中華寺”,在日本福光町建造“中日友好物產館”。如今,眾多的古建築亟待修復,他們也正忘我努力。國內外客戶慕名而來,函請電邀。荷蘭建唐人街、中國園,日本富士山建妙心院等都等著他們去修繕,湖南的炎帝陵、山西應縣木塔等都期待著他們去重現風采。
(周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