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合肥發現3000多年前商周聚落遺址

合肥發現3000多年前商周聚落遺址

日期:2016/12/14 18:56:12      編輯:古建築保護
誰也想不到這裡竟然隱藏著古代遺址
  修路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一處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今天上午,記者從新站區重點工程管理局獲悉,在修建泗水路時,發現有一處古文化遺址,經合肥市文物局登記確認為合肥早期先民生活居住的聚居部落遺址。
    這個距今3000多年的古聚落,裡面埋藏著什麼文物?到底具有什麼文物價值?今天早上,記者趕到此處古文化遺址,進行現場探訪。
    [意外發現]修路意外發現 一商周古遺址
  此處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是在新站區修建泗水路過程中被發現的。
    “在今年年初時,路段修建到劉大郢居委會附近時,當地老百姓說附近有一處古村落。”新站區重點工程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
    由於老百姓也說不出遺址的具體位置,因此,剛開始大家只是把這當成一種民間傳聞,並沒有太當真。
    “盡管只是老百姓之間沒有根據的傳聞,我們還是把這一情況反映到文物部門。”該負責人說,很快,合肥市文物局派出多名專家來到現場,終於在劉大郢居委會附近找到了這處古遺址,並現場從中挖掘出一些陶瓷片,經過古跡的鑒定,確認此處為合肥現存為數不多的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址,屬於合肥早期先民生活居住的聚落遺址。
    [現場探訪]現場曾挖掘出 彩色陶瓷碎片
  今天上午9時,在負責泗水路施工的工作人員帶領下,記者驅車前往此處古文化遺址。
    “這個遺址的位置很偏僻,在一處荒地上,四周500米范圍沒有人居住。如果沒有專人帶領,外人很難找到。”在前往遺址的路上,負責帶路的施工人員介紹。
    車輛一直往新站區東南方向行駛,道路兩旁的路牌顯示,車輛駛入正在修建的泗水路,幾分鐘後已到了泗水路的盡頭,前方是一處施工地。車輛繼續向前行駛,穿過工地,在一處水庫旁停下。
    “這裡就是商周時期古文化遺址。”施工人員指著前面的一處土堆說。
    這一處長滿雜草、低矮樹木的土堆,地勢高於周邊兩三米。經過昨晚的一場大雨,唯一一條進入土堆深處的小路已是泥濘不堪。從外表看,與普通荒地土堆無異。施工人員目測,此土堆的面積不大,在1000平方米左右。
    “當時文物專家在現場挖掘出許多彩色陶瓷,但出土時間一長,陶瓷上的色彩就消失了。”這名施工人員介紹。
    [文物保護] 泗水路將為遺址“讓路”
  據介紹,泗水路建設是新站區道路建設規劃中的重點項目之一,因為道路兩側都有重要的工業企業或地塊布局,建成後將成為合肥市重要的一條工業“動脈”。
    “按照原來方案,該路道將橫穿徐大墩遺址,但發現文物遺址後,我們調整了路線方案。”新站區重點局工作人員說,泗水路從去年11月份開建,如果不發現此處文物遺址現已竣工。但為了不破壞古跡,靠近徐大墩遺址路段的施工已全面停工。
    “現在已設計了三四種道路改線方案,具體方案還需要等文物部門確定後才能開工建設。”該負責人透露,預計是將該路段向南移50-100米,繞開徐大墩遺址。
    此次發現的徐大墩遺址,位於新站區瑤海社區劉大郢居委會轄區內。
    瑤海社區一名負責人說:“之前我們從沒有聽說轄區內有古遺址,這次發現也令我們感到很意外。現在文物局給出了鑒定,但這個文物到底有多大的價值、裡面有什麼東西我們都不知道。”該負責人表示,在收到文物局給出的鑒定後,他們對這一地段采取就地保護的方法,保持該處的原面貌。同時,加強對該處的巡邏,防止人為或施工破壞。如果文物部門覺得有必要,他們還可以在遺址外圍修建圍牆。
    [文物部門] 遺址有重要研究意義
  其實此處文物遺址早已在文物部門備案,但一直沒有確定具體遺址范圍,此次進一步將遺址范圍確認。
    合肥市文物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在20世紀90年代,肥東縣文物管理所曾登記此處為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2008年合肥市文物管理處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對其進行了復查登錄,是合肥市現存為數不多的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屬於合肥早期先民生活居住的聚落遺址。
    該負責人說,根據我國文物保護的相關規定,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不可移動文物。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的,文物保護單位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
    “我們針對該處文化遺址保護提出兩點意見。”該負責人說,應該立即調整泗水路建設方案,避開徐大墩古文化遺址,至少要在距離遺址坡腳線50米外施工,而且調整後的規劃方案應當征得文物處同意。同時,在建設工程施工中,應當切實做好古遺址的保護工作,不得在遺址上進行取土、堆土等影響古遺址安全的工程。
    這個古文化遺址下面究竟埋藏著什麼?有沒有什麼珍貴的文物?文物的價值在哪裡?針對這些問題,今天上午,記者連線了當時參與鑒定工作的合肥市文物管理處副處長路文舉。
    路文舉說:“目前這個遺址就是一個小土堆,在周邊還發現了陶片。發掘出來的陶片本身顏色鮮亮,經歷長期的風吹日曬後,現在已經如同瓦片。但是這樣的小土堆和陶片對於我們研究合肥地區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卻有重要意義。”
    徐大墩古文化遺址在三四千年前究竟是怎麼樣的,它到底是不是合肥地區的發源地?“這裡之前應該是早期人類生活的一個小村莊,是合肥地區早期人類的聚落遺址。”路文舉說。   對於合肥市現存的為數不多的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應該怎麼去保護?“我們采取原址保護,就是保持文化遺址原地不動,不允許任何人去挖掘、破壞,同時我們會在它的周圍立上標志牌,標明它的身份。”路文舉說。
    相關鏈接
  合肥曾經發現的古墓
  ●2011年8月24日,肥西山南鎮清理一南宋古墓,墓中出土了官窯瓷器、高腳杯、還魂瓶等文物。此前,合肥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時,肥西就發現了諸多商周遺址,陸續發現過西漢、東漢、北宋、南宋等墓葬。通過對肥西發掘的南宋和北宋墓葬對比發現,南宋墓葬普遍比北宋的墓葬規格要高,不僅表現在墓室的建築規格上,出土的文物也是南宋墓葬比北宋墓葬的“高檔”。
    ●2012年4月,肥東循環經濟園內進行了大規模的古墓群搶救性發掘工作,此次發掘出的17座古墓均未有被盜過的痕跡,且保存很完整,從出土的陶器可以看出古墓應該是屬於漢代的。截至此次發掘,肥東縣境內已發掘出百余座古墓。
    ●2012年4月24日,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復,安徽省今年唯一一個主動考古發掘的項目——廬江煙墩古墓獲批發掘,考古工作近期即將展開。“墩”,在古代都是高地,一般都有古人活動的痕跡,廬江煙墩很可能是古時的烽火台,古人通過放煙傳遞信號或者報警,而在安徽省內有諸多“墩”。此次安徽省將廬江煙墩古墓列為主動考古發掘項目,通過勘測,古墓可能會有歷史遺跡,但古墓群已不適合就地保護,為了文物安全,安徽省才向國家文物局申請主動發掘。
    ●沒有玉璧,便用滑石代替玉石,雕刻一塊心愛的璧生死相隨。2011年9月23日,合肥市文物管理處對肥西亂墩子工地所發現的一處西漢墓進行發掘清理,發現墓主人極其推崇那個年代流行的物件璧,雖然經濟條件所限不能擁有一塊玉璧,但仍然用滑石雕刻一塊與玉璧紋飾一模一樣的璧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